(三)血瘀证

(三)血瘀证

《素问·调经论》: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素问·调经论》: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

《诸病源候论·伤寒吐血候》: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

《灵兰要览·诸气》:气机凝滞,血亦因之痹塞。

《医林改错·积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素问·五脏生成》: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寿世保元·血气论》:血之为病,妄行则吐衄,衰涸则虚劳,蓄之在上,其人亡,蓄之在下,其人狂,逢寒则筋不荣而挛急,挟热毒则内瘀而发黄,在小便为淋痛,在大便为肠风,妇人月事进退,漏下崩中,病症非一,凡此诸疾,皆血使之也。

《伤寒全生集·辨内伤瘀血症发热状类伤寒例》:凡跌仆损伤,或被人踢打,或物相撞,或致闪肭,一时不觉,过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心胸胁下小腹满痛,按之手不可近者,此有瘀血也。或一时伤重,就发寒热,瘀血上冲,则昏迷不醒,如死之状,良久复苏。

《血证论·吐血》:且经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