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膀胱为州都之官,藏津液。太阳为三阳之主,津液必待气化而后能出。膀胱经少气多血,每日申时(15~17点),周身气血俱注于膀胱。
【临床表现】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如裂,是为踝厥。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
、脚皆痛,小趾不用。
【证的成因】多由风寒湿邪阻于经脉,或膀胱蕴热随经上扰所致。
【证候分析】足太阳膀胱经脉,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交会于颠顶,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本经受外邪侵犯,经脉之气上冲,则头痛,眼睛似有脱出的感觉。其直行经脉络脑后,又复出下行后项,沿着肩胛骨内侧,夹行脊柱两旁到达腰部;又从腰部下行夹脊通过臀部、髀枢、股后侧、腘窝、小腿肚,出外髁骨后方,沿足外侧至小趾外侧。病邪侵及项部,经气郁滞,则可见颈项疼痛像被拉拔一样。背部以下经脉受病,则脊背疼痛、腰痛,好像折断一样。同时股关节不能屈伸,腘部筋脉如被捆绑而不能随意运动,小腿肚有撕裂样疼痛。这种病候是自头项部下行至外踝部的膀胱经经气逆乱,失却正常运行状态,营卫受阻、气血不行的结果,称为“踝厥”。
太阳主阳气,阳气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则精神爽慧;外为津液以柔于筋,则筋肉柔和,屈伸自如。膀胱经脉贯于臀,筋脉横解(弛缓松懈),浊气瘀血下注肛门则发为痔。疟邪内侵使人体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疟发时膀胱经气虚则腰背头项痛。阳邪太盛而上犯,则发生癫狂,神志不清。
足太阳经脉从颠入络脑,经脉受邪则头项囟顶脑户中痛。本经起自目内眦,阳热内郁,也可见目睛发黄,或目赤流泪。足阳明胃经于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邪伤足太阳经脉,也常病鼻塞流涕或鼻出血。项背、腰、尻、腘、踹、足小趾皆膀胱经脉循行之处,上述部位的疼痛或足小趾不能随意运动等,皆因本经经络受病,经气不畅所致。
【治法】疏通经络,调理膀胱。实泻虚补,寒则加灸。取本经穴为主,配以本腑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