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的腹证
在《黄帝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腹诊进行了发挥,将腹诊部位分为心下、胸胁、脐上、脐下、少腹等,并且将所得到的腹证创立专名,如心下痞、胸胁苦满、少腹急结等,每一腹证都有对应的方剂治疗。正常人的腹部无膨满、紧张,心下部舒适,少腹肌张力适中,肌肉和皮肤不分离,无硬结肿块、动悸、压痛等。在病理情况下,可见以下几种腹证。
1.腹满 腹满为一种自觉或他觉的全腹部膨满的状态。其有虚实之分,如《金匮要略》曰:“腹满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但仅凭痛与不痛还不能准确判断虚实。实证的腹满,内容充实,紧张,用力按压腹壁有抵力;虚证的腹满,腹壁张力低或松弛,亦或紧张但按之无抵力。腹壁虽软弱但有抵力的为实证,相反腹壁硬但无抵力者属虚。腹满便秘者多实,腹满腹泻者多虚,伴有腹水者多为虚证。腹满应与妊娠、腹腔肿瘤相鉴别。
2.心下痞及心下痞满 心下痞以自觉心下部痞塞不适但触摸时没有抵抗和压痛为特点,如有膨满状的为心下痞满,多属虚证(图4-21)。
3.心下痞硬 心下痞硬与心下痞部位相同,只是心下痞硬有心下部的腹直肌紧张,按之有抵抗感。其可单独出现,也可与胸胁苦满同时存在,亦多出现于邪在半表半里时,有虚实之分。
诊察心下痞硬时注意以下三点。
(1)如中年妇女,皮下脂肪多者,有时腹壁的表面柔软,没有抵抗,但深部有抵抗时亦为心下痞硬。
(2)因腹壁没有自然放松,腹直肌紧张似乎有心下痞硬,但仔细检查可发现腹直肌有如板样的痉挛,可让患者屈膝,使腹直肌松弛后再行诊察,即可鉴别。
(3)范围广至脐周围,有膨满抵抗者不是心下痞硬,应于腹满中论治。此外根据心下痞硬的程度可分为心下硬满、心下痞坚、心下石硬等,多属实证。
4.心下支结 心下支结为上部腹直肌拘紧,支撑心下的一种状态。触诊可有紧张感,下腹部柔软。心下支结易与后面谈到的里急相混淆,应注意鉴别(图4-22)。

图4-21 心下痞

图4-22 心下支结
5.心下软 指心下部软弱无力,无任何抵抗感的一种腹证,多为虚证,亦有实证者,实证多深部有力。
6.胃内停水 胃内停水为在心下部闻及振水音的一种腹证,多为水饮凌心,心阳受阻。腹诊时医生一般用右手触摸患者心下部,同时结合闻诊获取信息。检查前需询问患者,是否在30分钟以内饮水,否则易呈现暂时性胃内停水,造成误诊(图4-23)。
7.胸胁苦满 胸胁苦满是一种两季肋区撑胀痞塞的痛苦感,如用手由肋下向胸腔内上方按压时有明显抵抗感,同时患者感到气短痛苦加重。其可两侧同时出现,也可单见于一侧,一般右侧多见,多为实证(图4-24)。

图4-23 胃内停水

图4-24 胸胁苦满
8.少腹满及少腹硬满 下腹部的膨满叫少腹满,同时有抵抗感者叫少腹硬满。少腹满有自觉与他觉同时都见者,也有仅自觉满者。自觉他觉都有者多为虚证。本证应注意与水证及血证相鉴别。水证者小便不利,血证者小便自利。如《伤寒论》说“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瘀血证多只有自觉的膨满而体征上无膨满(图4-25)。
9.少腹拘急与少腹弦急 少腹拘急为下腹部的一种拘挛状态,可见到腹直肌从脐下至耻骨联合附近痉挛。少腹弦急在程度上较前者为重。这种腹证提示下焦虚衰及肾虚(图4-26)。

图4-25 少腹满

图4-26 少腹拘急
10.里急 里急是腹壁的深层拘挛而被触到的一种状态,一般认为是整个腹直肌的拘挛而引起的。无腹直肌拘挛,腹部软弱无力,但肠管蠕动亢进,“上冲皮起,出见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也属里急。里急多为虚证。
11.少腹急结 少腹急结可见于少腹左侧,触之如条索状,对于擦过性之压力有急迫性疼痛。该腹证多见于女性。腹诊时让患者伸直两腿,用手指尖轻轻地触及皮肤,然后迅速从脐旁擦过样移向髂窝。如有少腹急结证,患者就会突然感到疼痛而屈膝,即使意识不清的患者也会皱眉,并努力避开医生的手。仅用力按压时产生的疼痛并不是少腹急结。少腹急结是瘀血的体征(图4-27)。
12.小腹不仁 小腹不仁为小腹麻痹之意,并有无力空虚感。小腹不仁亦为肾虚的一种体征,即肾虚元气不足的腹证。不仁又为感觉不灵及功能障碍的意思,所以截瘫、昏迷患者或腹部手术后大小便功能未恢复等,亦属于小腹不仁的性质(图4-28)。

图4-27 小腹急结

图4-28 小腹不仁

图4-29 动悸
13.胸腹动悸 动悸是腹动脉搏动而显现出来的一种跳动,体瘦者在腹诊时易从腹部表面望到,并可通过指掌感到一种腹部他觉症状。如果诊者感觉不到,仅患者自我感觉到的则叫悸,即自觉心跳不安的感觉。动悸的部位因病情而异,如有心下悸、脐下悸、水分动、肾间动、脐旁大动悸等(图4-29)。
(1)心下悸:按之逆满,气上冲胸,为心下部有痰饮水气。
(2)脐下悸:其动轻按之即陷下,为肾虚;其动重按之陷下,为真水不足。
(3)水分动:其动在脐下属肝肾虚火、水毒停留。
(4)肾间动:有称脐中动、脐下丹田动、气海动,属肾虚证。
(5)脐旁大动悸:属肝木虚、痰火旺。
正常人动脉的搏动位于腹底,其程度使人感觉不到,病理情况下就会产生自觉或他觉的动悸。动悸均为虚证,禁发汗、催吐、攻下。
14.全腹紧张 为一种危重的腹证。其多兼腹痛,常是外科、妇科急腹症的表现,多为实证,应及时处理。这种腹证出现痉挛性疾病(破伤风、脑膜炎等)及腹水证时,应与上述的腹满进行鉴别。
15.全腹软弱 多为虚证,可有不同的程度,有稍微按压即能触及脊椎的,有软弱同时伴有腹满者,有软弱伴有局部紧张者,有软弱伴有振水音者,应详细诊察。一般全腹软弱无力,脉沉弱,手足逆冷者为里虚证;虽然软弱但重按有力者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