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精耗损证
温为阳邪,易伤阴液,温病后期邪传下焦,肾阴最易损耗。肾阴受损,则阳不潜藏,脏腑器官失却濡养,从而表现出阴不制阳,虚热内炽,精不养神,全身虚衰,以及器官黏膜干燥的病机变化。温病过程中足少阴肾的病变主要以虚损为主,邪热不甚,即前人所谓之“虚多邪少”或“纯虚无邪”。
【临床表现】低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或神倦,耳聋,舌绛而干,脉虚大。
【证的成因】由邪传下焦,肾阴损耗所致。
【证候分析】肾为足少阴,主藏阴精,邪热久羁,灼伤真阴,少阴阴精亏耗,虚热内生,而现低热;肝肾阴精既耗,神失充养,故神倦;肾精不足,不能上养清窍,耳失充养,故耳聋;阴液不能上滋,故口燥咽干;脉虚大,手足心热于手足背为肾阴大伤之征。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神倦,脉虚。
【治法】滋养肾阴。主方加减复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