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述评与展望

四、述评与展望

以上可以看出,对中医肺脏本质的研究主要采用西医学与科学的技术如肺功能检测、肺血流图、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等检测方法,主要集中于从肺系疾病角度去阐发中医肺主气的生理功能,并通过实验表明肺气虚者肺功能异常,且免疫功能低下。此外,在肺虚证诊断标准、动物模型方面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总体来看,相对于其他四脏而言,肺本质的研究进展不大,尤其是将其定位在肺系疾病的思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肺虚实际上是多方面症状组成的一个多器官多系统功能障碍的概念。今后,对中医肺脏本质的研究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整体、器官、细胞乃至分子水平,多角度、多层次进一步研究肺主气的生理功能。②探讨肺主气的物质基础及其与心主血脉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藏象相关角度探讨肺与其他脏腑的生理与病理联系。③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提高研究可信度,力争完善肺气虚证的诊断标准。④肺系证本质的研究,应该继续沿用病证结合的模式,以证统病,借助系统生物研究方法以及深化其他临床研究方法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