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大便

(一)问大便

健康成人大便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质软成形,干湿适中,排便通畅,内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大便改变包括便次、色、质及感觉方面的变化。

1.便次异常 指大便次数的变化,有便秘和泄泻之分。

(1)便秘:指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便质干燥,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者,又称“大便难”。便秘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热邪内结或寒邪凝滞大肠所致,或肝气郁结,气机壅滞,腑失通利;虚证多由阴血、津液亏虚,肠道失润,或气虚、阳虚,肠道传导无力所致。

若患者便秘,腹胀痛拒按,口渴喜饮,舌苔黄燥者,为热结便秘,因邪热结聚于胃肠,大肠津液受伤,肠失濡润所致。若患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迟或紧者,属冷秘,因阴寒内盛,凝滞大肠所致。若大便干结,或虽不干,但排出不畅,肠鸣矢气,腹部胀满,脉弦者,属气秘,因肝失疏泄,胃肠气滞所致。若大便秘结,排出困难,数日一行,兼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属阴虚,乃阴虚内热,肠中津亏,肠道失润所致。久病、年老、产后,致气阴亏虚者,亦常见便秘。大便秘结,难以排出,兼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头晕目眩者,为气血亏虚,因气血不足,血虚失润,气虚传导无力所致。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img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者属阳虚,因阳气虚衰,阴寒凝结,津液不通,传导无力所致。

(2)泄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下如水样。其亦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寒湿、湿热、食积或肝郁气滞等引起,虚证多由脾虚,或肾阳虚,命门火衰所致,其中尤与脾虚、湿盛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

新病暴泻,泻下清稀如水,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者,属寒湿泄泻。泄泻腹痛,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兼见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者,属湿热泄泻。脘闷纳呆,腹痛泄泻,泻下臭秽,泻后痛减,或大便中伴有不消化之物,属伤食。患者纳少腹胀,大便溏泄,大腹隐痛喜按,面色萎黄,消瘦神疲者,属脾虚。患者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则安,腰膝酸冷,形寒肢冷者,称为“五更泻”,属脾肾阳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黎明前为阳气未旺,阴气极盛之时,故此时腹痛作泻。患者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每因情志抑郁恼怒或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属肝郁乘脾。

2.便色异常 指大便颜色的改变。询问便色的改变,可了解病性的寒热。此外,有些疾病可出现特异的便色,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便黄褐如糜而臭:大便黄褐而臭,兼发热,腹痛腹胀,口渴,舌苔黄腻者,属大肠湿热。

(2)大便灰白:大便颜色灰白如陶土,溏结不调者,见于黄疸,乃肝胆疏泄失职,胆汁不能正常排泄,影响脾胃运化所致。

(3)大便有黏冻、脓血:指大便脓血并见,或伴有黏液的症状,亦称为“下利赤白”,多见于痢疾。因湿热阻困肠道,壅阻气机,伤及气血,故见大便脓血。此外,肠癌患者,因气血瘀阻,肠络受损,也可见大便脓血。

3.便质异常 指大便质地的改变。正常的大便应不燥不稀,软硬适中。除便秘和泄泻可伴见大便过干或过稀外,常见的便质改变还有以下几类。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夹有较多未被消化的食物,多属脾肾阳虚或伤食。若大便泄泻日久,完谷不化,纳差,腹痛喜温喜按,面白神疲,或腰膝酸冷者,属脾肾阳虚。若暴饮暴食,见大便完谷不化,腹胀腹痛,泻下臭秽者,为伤食。是因饮食停滞,胃腑失和,不能腐熟水谷所致。

(2)溏结不调:指大便时稀时干,粪质难以正常者,多因肝郁或脾虚所致。若患者平素大便时干时稀,属肝郁乘脾。正常情况下,肝的疏泄有助于脾的运化,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脏的运化,故见大便溏结不调。若大便先硬而后溏者,是脾虚。因脾虚运化失职故便溏,而大肠传导不畅则便结。

(3)便血:指便中带血,为胃肠血络受伤的表现,有远血和近血之分。胃、食管等离肛门较远的部位出血,为远血;直肠或肛门附近的出血,为近血。远血大多表现为先便后血,便血暗红或紫黑,甚至色黑如柏油样,多由脾虚不能统摄血液,或瘀阻胃络所致。近血大多表现为大便带血,血色鲜红,血液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点滴而出者,多由大肠湿热,或大肠风燥,伤及血络所致。

4.排便感异常 正常排便时一般没有特别不适的感觉,病变时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肛门灼热:指排便时自觉肛门周围有灼热不适之感,多由大肠湿热所致。

(2)里急后重:指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常见于痢疾,是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3)排便不爽:指排便不通畅,有涩滞难尽之感,是大肠气机阻滞,传导失司所致。

若患者腹痛欲便,排便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属肝郁乘脾,大肠气滞所致。若患者排便不爽,腹痛泄泻,黄褐臭秽,肛门灼热,或伴里急后重者,为大肠湿热,肠道气机受阻所致。若大便不爽,腹胀腹泻,夹有未消化食物,酸臭难闻者,为伤食,是食滞内停,大肠气机不通所致。

(4)滑泄失禁:指大便不能随意控制,呈滑出之状,甚至便出而不自知的症状,属脾肾阳虚。

若患者滑泄不止,腹痛喜温喜按,形瘦纳少,倦怠乏力者,为脾阳虚。若患者滑泄失禁,兼见腰膝冷痛,或五更泻者,为肾阳虚。

(5)肛门重坠:指患者自觉肛门有沉重下坠的感觉,见于脾虚气陷或大肠湿热等证。

若患者觉肛门重坠,甚或脱肛,头晕乏力,面色少华者,为脾虚气陷。因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清气不升,故有肛门下坠感。若肛门重坠,腹痛窘急,时时欲泻,大便黄褐臭秽,或见脓血便者,属大肠湿热,是湿热蕴结于大肠,气机郁滞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