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脏腑望诊重点

(二)各脏腑望诊重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形体(脉、筋、肉、皮、骨)、官窍(舌、目、口、鼻、耳、前阴、后阴)等,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功能活动系统,各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这些经络系统反映到相应部位。望诊时,在全面望诊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观察某些特定部位的表现,以了解相应脏腑的病理情况。

1.心系统望诊重点 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血液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生理状态下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全身组织得以濡养,可见面色红润,唇舌淡红润泽。病理状态下,心气不足,心血亏虚,组织失养,则见面色淡白,唇舌色淡;心血瘀阻,则见面色晦暗,唇舌青紫;心火炽盛,则见面色红赤,唇舌色红,口舌生疮。总之,心脏通过经络气血影响人体面色、唇色、舌色等的变化,通过这些方面的望诊可以了解心脏的生理病理状态。

2.肝系统望诊重点 肝主疏泄。肝气疏通、调畅全身气机,调畅气血津液的运行。生理状态下,肝气疏泄,气血运行通畅,可见面色红润,唇舌淡红,指甲淡红。病理状态下,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可见面色晦暗,唇舌、指甲青紫。生理状态下,肝气疏泄,津液输布正常,可见皮肤、唇舌润泽。病理状态下,肝失疏泄,气滞津停,可见瘿瘤、瘰疬、痰核、臌胀、水肿等病症。此外,肝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生理情况下,肝血充足,筋、爪、目得以濡养,表现肢体运动灵活有力,爪甲坚韧、红润有泽,眼睛明亮有神。病理情况下,肝血亏虚,筋、爪、目失于濡养,表现肢体运动迟缓、容易疲劳,爪甲薄软、枯而色夭,两目干涩、眼睛少神,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说“肝受血而能视”。总之,肝脏通过经络气血影响面色、唇色、舌色、眼睛、四肢运动、爪甲等的变化,通过这些方面的望诊可以了解肝脏的生理病理状态。

3.脾系统望诊重点 脾主运化。脾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津液,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脾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充足,全身脏腑组织得以濡养,表现面色红润,唇舌淡红润泽,四肢肌肉健壮,运动轻劲有力,消化正常。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失养,可见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肌肉消瘦,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素问·痿论》说“治痿独取阳明”,提示四肢的运动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运化水液功能正常,则皮肤、口唇润泽,舌苔湿润。脾失于运化水液,水液停聚,可见水肿、吐痰、痰核、舌苔厚腻等症状。脾气散精,上溢于口为涎。脾气充足,涎液上溢于口而不外出。脾气不摄则口涎外出。脾散精不足,则口干舌燥。总之,脾脏通过经络气血影响人体面色、唇色、舌质、舌苔、四肢肌肉、涎液等的表现,通过这些方面的望诊可以了解脾脏的生理功能状态。

4.肺系统望诊重点 肺主气。全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与肺密切相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同时,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通过血脉到达肺脏进行气体交换,而后运行全身,发挥濡养脏腑组织的作用。生理状态下,肺气充足,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唇舌淡红。病理状态下,肺气亏虚,失于助心行血,心血瘀阻,可见呼吸喘促,面色青灰,唇舌青紫。此外,肺主行水,调节津液运行。肺失宣降,津液停聚,可见痰饮、水肿等症状。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津亏虚,可见皮毛枯槁不泽。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肺气肺津充足,可见鼻窍、咽喉润泽。寒邪袭肺,肺津不化,则鼻流清涕。风热犯肺,热伤肺津,则鼻流黄涕。风燥伤肺,则鼻腔干燥。总之,肺脏通过经络气血影响呼吸、血液运行、面色、唇色、舌色、皮肤、咽喉、鼻腔等组织,通过这些方面的望诊可以了解肺脏的生理病理状态。

5.肾系统望诊原理 肾藏精,精化气。肾中精气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成熟。肾精气充足,机体生、长、壮、老、已符合正常生命活动规律。肾精气不足,可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出现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囟门迟闭、智力低下等表现。成人可见未老先衰、牙齿过早脱落、健忘痴呆等症状。肾气根据功能特点分为肾阴、肾阳两部分。肾阴主凉润、宁静、抑制。肾阴不足,虚阳偏亢,可见午后两颧潮红、舌红少苔等症状。肾阳主温煦、推动、兴奋,肾阳不足,虚寒内生,可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状。肾在体合骨,肾精生髓,其华在发。肾精充足,骨骼坚固有力,牙齿坚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头发润泽浓密。肾精不足,可见骨软无力,骨质脆弱,思维迟钝,健忘痴呆,牙齿松动,头发干枯。肾开窍于二阴,肾阴不足,肠液干涸而便秘。肾阳不足,温煦气化无力,可见五更泄泻,甚则滑泄失禁。总之,肾脏通过经络气血影响人体生长发育、骨骼、头发、二便、面色、舌象等的表现,通过这些方面的望诊可以了解肾脏的生理病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