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主诉辨证法”的提出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郭振球教授的“主诉辨治法”,后人在其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主诉辨证,即指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望、闻、问、切四诊,以外揣法、整体观、病传论为三大原则。紧抓主诉,以主诉为引导,以辨证为基础,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贯穿辨证论治过程的始终。其具体内容主要有10个:询问病史,探讨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验证疗效。

主诉辨证用于临床,一定要与望闻问切四诊、“写形”和理化检查相结合。“临病人问所便”以确定主诉进行辨证的方法由来已久,如《素问·长刺节论》“听病者言”诊病,又如《素问·热论》《素问·咳论》《素问·疟论》《素问·举痛论》,都是根据“主诉”提供热、咳、疟、痛辨证写形医技理论依据的。东汉张仲景六经辨伤寒、脏腑经络论杂病,以及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的卫气营血、三焦辨温病,都是以主诉、主病辨证论治的。

主诉辨证与脏腑辨证需紧密结合,主诉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中医经典辨证为理论基础,脏腑辨证是以主诉辨证为引导,围绕“主诉辨证”为核心而展开的辨证,需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其证型,指导临床治法和治疗原则。辨证时将脏腑辨证的思维方式与主诉辨证的思维方式相结合,以主诉辨证为核心展开辨证,综合辨析,最终落实其病位、辨别其病性、确定其证型。在临床上,只有将五脏病证的诊断和辨证相互参考、相互渗透,才能运用自如,更好地体现出主诉在脏腑辨证中的运用。

主诉辨证与微观辨证紧密结合,近年来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现代中医的诊疗过程中,成为临床上必不可少的诊疗手段。“微观辨证”是通过配合应用声学、光学、电子、同位素等检测方法,补传统诊法之不足,用多元素分析和细胞分光光度、电镜透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现代技术,将脏腑、气血、阴阳等病候的宏观传统辨证进行“微观剖析”,从而可使病、证的实质从微观及超微结构上得以阐明,为人类防病、治病、抗衰、康复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两者的结合发展了诸多中医基础理论,成为沟通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微观辨证”已经从不同角度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许多“证”的本质,对一些中医“宏观辨证”无法辨识的疾病做出了明确的诊断,成为“宏观辨证”的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