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述评与展望
2025年08月10日
四、述评与展望
综上所述,肾病证的客观化研究涉及了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紊乱,尤其是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变化上阐述了肾主藏精,主生长、生殖、发育的生理功能,对肾主骨、肾主生殖的实质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运用的研究手段也较多样。但是,尽管研究指标不断更新,但对肾病证的特异微观指标较少;研究多集中于肾虚证,而在临床发展到肾虚的患者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实兼杂和(或)兼杂有其他脏腑的病证,本虚和标实、本脏和他脏的关系研究较少;临床研究中参考的标准存在不同出处,往往是参考后自拟标准,对疾病的辨证分型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因此结果不具可比性,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入:①处理好临床研究的相兼错杂问题,可以考虑从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的纵向比较发现从肾气充足到肾气虚衰变化的生理学基础。②在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基础上,制订适用于临床的病证结合的辨证标准,统一分型。③结合西医学的研究成果,更深层次地探讨病证实质,结合整体观念,系统地整合微观指标,推动病证客观化认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