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中医传统病因造模

(一)模拟中医传统病因造模

1.苦寒伤脾法脾虚模型 利用苦寒中药大黄、番泻叶等煎剂灌服动物,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由于苦寒伤中,中气虚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病生湿,故腹胀而泄;脾胃虚弱,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如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消化生理科研组用大黄制成水煎剂喂小鼠,结果出现便溏、体重下降、脱肛、纳呆、腹胀等症状,小肠形态有病理改变,服用四君子汤后能使造型小鼠逐渐改善上述症状,具有复健功能。刘汶等采用20mL/kg番泻叶药液给Wister鼠灌胃,每天2次,20天后大鼠出现纳呆、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2.饮食失节法脾虚模型 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和过食肥甘能损伤脾胃。该种造模方法最早见于1983年黄柄山等所做的研究中,研究者根据中医“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理论,给小鼠喂饲甘蓝并每2天加喂猪脂1次,喂养9天后小鼠出现体重减轻、体温下降、纳呆、萎靡不振、毛色枯槁等症状,之后以自拟健脾中药反证治疗。罗光宇等对Wistar大鼠第1天用50°白酒2mL灌胃,第2天以后每天用食醋2mL灌胃持续9天,大鼠出现腹泻、体重减轻、体温下降、活动减少、蜷卧嗜睡等症状,并有血浆甲状腺素总量(TT4)浓度降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等理化指标改变,后予四君子汤加以反证治疗。这些方法与临床的内伤饮食、喂养失当致脾胃受病形成脾虚泄泻相似,且为临床最为多见。

3.劳倦过度法脾虚模型 《黄帝内经》云“人饮食劳倦即伤脾”,所以劳倦过度也是导致脾虚的一个致病因素。胡琳琳等应用劳形与劳神造出劳倦过度脾气虚模型,具体方法为使小鼠每天游泳至力竭,同时剥夺睡眠时间5小时,连续12天,小鼠出现腹泻、体重减轻、精神萎靡、倦怠、少动、眯眼、反应迟钝等症状及尿D-木糖排泄率降低、消化道推进速度增快等理化指标的变化。

4.外湿困脾法脾病模型 外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若其过盛,脾被湿困,脾失健运,即为脾虚湿困证。张六通等在研究外湿致病机制时,模拟湿邪致病因素,将大鼠放入温度18~25℃、湿度>90%的造模箱中,每天12小时,持续108天后,大鼠表现出便溏、体重增长缓慢、消瘦、饮水量减少、精神萎靡、毛发粗糙无光泽,并有胃泌素分泌减少、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等指标的改变。章敏等将大鼠置于温度为(21±2)℃、相对湿度为(90±4)%的环境中,每天刺激8小时,持续30天,大鼠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食量减少、嗜卧、懒动。利用此种造模方法所致的模型并不是单纯的脾气虚模型,存在湿邪为患,故脾气虚症状不十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