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咳嗽
2025年08月10日
(四)咳嗽
咳嗽指肺气上逆至喉咙,声道关闭,突然开放发出的一种“咳、咳”声音。其多因六淫外邪袭肺、内伤损肺,或有害气体刺激等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咳嗽多见于肺系疾病,然而其他脏腑病亦可影响肺而伴见有咳嗽。故《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古人将其分为三种: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首先应分辨咳声和痰的色、量、质的变化,以及发病时间、病史及兼症等,以鉴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咳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所致。
咳声轻清低微,多属虚证,多因久病耗伤肺气,失于宣降所致。
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多属寒证,常因风寒袭肺,肺失宣降所致。
咳嗽声高响亮,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多属热证,多因热邪犯肺,灼伤肺津所致。
咳嗽痰多,易于咯出,多属痰浊阻肺所致。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所致。
咳呈阵发连续不断,咳止时常有鸡鸣样回声,称为顿咳,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又称“百日咳”,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
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喉中有白膜生长,擦破流血,随之复生,是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