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肠湿热证
2025年08月10日
十、大肠湿热证
大肠湿热证指湿热蕴结大肠,传导失职,以腹痛、泄泻或下痢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肛门灼热,或暴注下泻,色黄臭秽,或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渴不多饮,小便短赤;或伴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的成因】多因夏秋之季,暑湿热毒侵袭,或饮食不洁,湿热秽浊,积于大肠,伤及肠道气血所致。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大肠,气机受阻,则腹痛;湿热内迫肠道,大肠传导失常,则腹泻,肛门灼热;若热迫肠道,湿浊下注,则暴注下泻,色黄臭秽;湿热熏灼,肠络受损,血肉腐败,则下痢赤白脓血;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机阻滞,则里急后重;热灼津伤,但湿邪内阻,故渴不多饮;热盛伤津,且水液从大便外泄,则见小便短赤;若属外感,表邪未解,则恶寒发热;热盛于里,则但热不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湿热内盛之象。
【辨证要点】腹痛、泄泻与湿热症状共见。本证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夏秋之季为多见。
【治法】清热燥湿、分利止泻,主方葛根芩连汤(《伤寒论》);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主方白头翁汤(《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