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头
头为精明之府,为元神所居,其内藏脑髓,“脑为髓之海”,髓为肾精所化。另外,人的意识、记忆力、智力等精神活动也与脑有联系,故称“脑为元神之府”。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都直接或间接与头有联系,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皆上行于头,故曰“头为诸阳之会”。足厥阴肝经达头顶,任脉、冲脉亦上行于头,故脏腑精气皆上荣于头部。因此,头与脑肾关系密切,能反映经脉及其相应脏腑的病变,也能反映人体部分精神活动。望头部,包括望头形、动态及囟门。
1.头形 主要观察头的大小、外形和动态。头形的大小可以通过头围来衡量,测量时用卷尺从双眉上方,通过枕骨粗隆绕头一周。一般新生儿约34cm,6个月时约42cm,1周岁时约45cm,2周岁时约47cm,3周岁时约48.5cm,5岁以后接近成人。如果新生儿头围小于32cm,或3岁后仍小于45cm则为头形过小;如果新生儿头围大于37cm,则为头形过大。头围是测量脑和颅骨的重要指标,也可用来判断婴儿的某些脑部疾病。头形异常包括头颅过大、过小及畸形。
(1)头大:头颅增大,颅缝开裂,颜面较小,智力低下者,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水液停聚于脑所致。
(2)头小:头颅狭小,头顶尖圆,颅缝早合,智力低下者,多因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良所致。
(3)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颅呈方形,多因肾精不足或脾胃虚弱,颅骨发育不良所致,多见于佝偻病患儿。
2.动态
(1)头摇:即头颅不自觉地摇动而不能自制者,俗称“摇头风”。无论成人还是小儿,多见于肝风内动之兆。肝阳化风、虚风内动均可见。《医学准绳六要》云:“头摇属风属火,年高病后辛苦人多属虚。”
(2)头倾:即头倾斜低垂,无力抬举者。其多因中气虚衰或肾精亏损所致,属脏气虚衰之严重表现。《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3.囟门 囟门是婴幼儿颅骨接合处尚未完全闭合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后囟呈三角形,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在出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是临床观察的主要部位。
(1)囟填:即囟门突起,多属实证。其多因热邪炽盛、火毒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有病所致。小儿哭泣时囟门可暂时稍微突起,安静后即恢复正常。
(2)囟陷:即囟门凹陷,多属虚证。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囟门微陷属正常。
(3)解颅: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也称“囟解”“囟开不合”。其为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后天脾胃失调,生化无源,骨骼失养的表现,多见于佝偻病患儿,常兼有“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等表现。《幼幼集成》云:“解颅者……是由禀气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脑髓,肾亏则脑髓不足,故颅为之开解。”《小儿卫生总论微论方》曰:“囟门者系于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