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络阳虚证
2025年08月10日
(四)络阳虚证
络阳虚证是指气虚日久损及络中阳气,表现为阳气功能不足的证。
【临床表现】面色白,畏寒肢冷,少气懒言,喘咳身肿,便溏,局部麻木,青紫冷痛,舌质淡或暗,脉弱。若久病耗损阴液或火热之邪灼伤阴液累及络脉,可致络脉阴液亏虚,可见低热、盗汗、肢体麻木疼痛、肌肤干燥粗糙等症。
【证的成因】气虚及阳,或全身脏腑阳气不足功能减退影响及络脉,可致络中阳气虚损。
【证候分析】阳虚生寒,可有全身畏寒或局部皮温降低;阳化气,阳虚气化功能减退,络脉运行不畅则有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浅表处青紫或肢端苍白、冷痛、僵硬、肿胀等症。
【治法】温阳煦络。方药:人参、淫羊藿、肉桂、鹿角霜加减。
综上所述,各种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均可导致络脉病变,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和机体反应差异表现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脉损伤、络虚不荣等不同病机变化,既反映了络脉自身由气到血发展的病变阶段,也包括了络脉病变基础上继发产生的病理改变。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虽各有不同,但其病理机制的共同之处在于络脉输布渗灌气血的功能受到障碍,即“不通”是络脉病变的共性,不通的病因则有因虚、因实、因外邪、因内伤、因痰湿、因瘀血等之不同,不通的病变状况也各有差异,把握其病机共性有助于加深对络病实质的理解,审因论治,掌握不同病理机制的差异性则使辨证治疗更能切中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