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疾病风险预警

三、疾病风险预警

中医有关“疾病风险预警”内容散见在治未病、养生理论中,如林亿注释《黄帝内经》说“以之治身,可以消患于未兆”。《黄帝内经》载“上工救其萌芽”“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医学源流论》曰“病之始生浅,则易治”;《难经》言“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及《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是对疾病即将发生、发展、传变及复发的预警和防治措施。根据疾病的易患因素进行相关疾病的风险评估和警示就是疾病风险预警,这里的疾病主要指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潜伏期长,发病隐匿,一旦发病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从慢病的自身因素分析,其高风险阶段主要在于患者已存在的疾病危险因素或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或功能残疾,如果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把疾病风险降到最低,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因此,治未病的关键在于知未病,在于如何对健康的风险进行评估,如何对疾病的风险进行预警,即如何对生命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把握,特别是对可能影响健康、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这就需要对每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全程、实时、动态把握,以掌握其性质、部位和程度,控制其危险因素,建立和发展慢病风险预警技术,提高疾病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中医学的疾病风险预警的研究方法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遵循中医诊断学原理,通过全面、规范、准确地对各种人群,包括未病、欲病和已病等不同健康水平的群体,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四诊信息采集,最后将所得到的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所得数据相结合,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对慢病进行理论研究和临床验证,分析得出慢病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从而对慢病进行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