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望形

五、望形

《类经》: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罢极。

《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素问·玉机真脏论》: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

《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

《素问·经脉别论》: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素问·方盛衰论》: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素问·太阴阳明论》: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素问·五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素问·八正神明论》: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

《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

《灵枢·卫气失常》: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黄帝曰:别此奈何?伯高曰: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黄帝曰:身之寒温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

《灵枢·逆顺肥瘦》: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灵枢·五变》: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灵枢·论勇》: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木形之人……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火形之人……其为人赤色,广img,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金形之人……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水形之人……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格致余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症论》:经曰:诊脉之道,观人勇怯、肌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

《类经·针刺类》: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故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皆人神之所赖也。故欲养神者,不可不谨养其形。

《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肥人湿多,瘦人火多。湿多肌理纵,外邪易入。火多肌理致,外邪难侵。湿多中缓少内伤,火多中燥多内伤。

《四诊抉微·望诊》:凡人之大体为形,形之所充者气,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肥人多中风,以形厚气虚,难以周流,而多郁滞生痰,痰壅气塞成火,而多暴厥也……瘦人阴虚,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劳嗽。

形体充大而皮肤宽缓者寿,形体充大而皮肤紧急者夭。形涩而脉滑,形大脉小,形小脉大,形长脉短,形短脉长,形滑脉涩,肥人脉细小,轻虚如丝,羸人脉躁,俱凶。

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肥者能寒不能热,瘦者能热不能寒。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形有强弱,肉有脆坚,强者难犯,弱者易干。肥食多痰,最怕如绵。瘦食多火,着骨难全。形气已脱,脉调犹死。形气不足,脉调可医。形盛脉小,少气休治。形衰脉大,多气死期。

《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毛发病源流》: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

《形色外诊简摩·三人篇》: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此言肥瘦大小。)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言气血多少。)此别于众人者也。众人者,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大不小,自称其身,命曰众人。(推论众人。)故治者,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无失常经。是故膏人者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