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的生理变异
正常舌象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生理性变异。因此,在掌握正常舌象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注意某些生理变异,知常达变,才能准确地判断舌象。
1.年龄性别 年龄是舌象生理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舌象反映全身整体的状态,如果老年人身体状态好,则可拥有好的舌象,但如果老年人精气渐衰,脏腑功能减退,气血运行迟缓,病理产物堆积,则舌色较暗红或带紫暗色,有裂纹,舌苔少,无根气;儿童阴阳稚弱,脾胃功能尚薄,生长发育很快,往往处于代谢旺盛而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故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
舌象一般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但女性受月经周期的生理影响,在经期可以出现舌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
2.体质禀赋 体质的本质是状态,而舌象是身体整体状态的反映。王琦教授提出了体质九分法: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如《辨舌指南》说:“无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有常清洁者,有稍生苔层者,有鲜红者,有淡白者,或为紧而尖,或为松而软,并有牙印者……此因无病时各有禀体不同,故舌质亦异也。”提示因禀赋体质不同,可以出现一些异常舌象。临床常见肥胖之人舌多见胖大且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除此之外,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多见于禀赋不足。这些体质较弱者,虽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以表现出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或某些疾病的好发性。
3.气候环境 季节与地域的差别会产生气候环境的变化,引起舌象的相应改变。在季节方面,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多见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苔多偏薄偏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在地域方面,我国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偏寒冷干燥,均会使舌象发生一定的改变。吴坤安说:“平人舌中常有浮白苔一层,或浮黄苔一层,夏月湿土司令,苔每较厚而微黄,但不满不板滞。”反映了人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这种天人相应的生理现象亦反映在舌象上。
4.饮食起居 一日之间饮食起居变化也会影响舌象。如晨起之际,舌苔相对较厚;漱口、进食后,舌苔相对较薄;体力活动之后,舌色可更红活。《辨舌指南·绪言》:“常人一日三餐,故苔日亦三变,谓之活苔,无病之象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嗜好对舌象会造成干扰。如嗜烟者,苔易发褐;嗜酒者,苔易黄腻;嗜茶者,舌多湿润;张口呼吸,舌易发干;习惯刮舌,厚苔变薄;禁食较久,苔会积累变厚等。
另外,我们观察了人种与舌象的关系,发现不同人种虽然肤色差异较大,但舌象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