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

一、肺、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

《素问·五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经脉别论》: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

《太平圣惠方·治肺气喘急诸方》: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气则为阳,流行脏腑,宣发腠理,而气者皆肺之所主也。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医方集解·清暑之剂》:肺为水之上源。

《素问·五脏生成》: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肺部》: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本病:诸气img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不禁,遗失不禁。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臂前廉痛。

《针灸甲乙经·五脏六腑官第四》:肺病者,喘息鼻张。

《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肺者凡虚实寒热,则皆使人喘嗽。

《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肺病候》:肺象金,旺于秋,其脉如毛而浮,其候鼻,其声哭,其臭腥,其味辛,其液涕,其养皮毛,其藏气,其色白,其神魄,手太阴其经,与大肠合。大肠为腑,主表;肺为脏,主里。肺气盛为气有余,则病咳喘上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踹、胫、足皆痛,是为肺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是为肺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理虚元鉴·劳嗽症论》: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血则咯,以清虚之脏,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幼科发挥·肺脏兼证》:诸气喘促,上气咳嗽,面肿,皆肺脏之本病也。

《周氏医学丛书·幼科要略·风湿》:肺位最高,邪必先伤。

《本经疏证·卷六·干姜》:肺为娇脏,既恶痰涎之里,尤畏火炎之铄。

《医学举要·治法合论》:肺为娇脏而朝百脉,主一身元气,形寒饮冷则伤肺,火则刑金亦伤肺。肺位至高,六气著人,肺先受之。

《临证指南医案·肺痹》:肺为呼吸之橐img,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又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

《不居集·肺虚咳嗽》:肺虚者,肺家元气自虚也。惟其自虚,则腠理不密,故外则无风而畏风,外则无寒而怯寒。内则气怯息短,力弱神虚,面白神羸,情志郁结,嗜卧懒言,遗精自汗,饮食减少,咳嗽无力,痰涎清薄,六脉虚微而涩弱,按之无神,此为阳虚脉症。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肺为乾金,象天之体,又名华盖,五脏六腑,受其覆冒,凡五脏六腑之气皆能上熏于肺以为病,故于寸口肺脉可以诊知五脏。肺之令主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肺中常有津液,润养其金,故金清火伏。若津液伤,则口渴气喘,痈痿咳嗽,水源不清而小便涩,遗热大肠而大便难。金不制木,则肝火旺,火盛刑金,则蒸热喘咳,吐血痨瘵并作。皮毛者,肺之合也,故凡肤表受邪,皆属于肺,风寒袭之,则皮毛洒淅;客于肺中,则为肺胀,为水饮冲肺。以其为娇脏,故畏火,亦畏寒。肺开窍于鼻,主呼吸,为气之总司。盖气根于肾,乃先天水中之阳,上出鼻,肺司其出纳。肾为水,肺为天,金水相生,天水循环,肾为生水之源,肺即为制气之主也。凡气喘咳息,故皆主于肺。位在胸中,胸中痛属于肺。主右胁,积曰息贲,病则右胁有动气。肺之为义,大率如此。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