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开窍于目的现代研究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脉者,皆属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经》云:“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与目在生理上由经络直接连属,肝可藏血,而目受血能视,肝主疏泄而肝和则目能辨色,所以目视物辨色功能的正常运行与肝疏泄、藏血功能密切相关。
针对目与肝的关系,现代研究从与视觉相关的微量元素、代谢途径和肝脏相关性阐发肝开窍于目的生理病理基础。肝藏血,血液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A被称为抗眼病维生素,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包括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肝脏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最多的器官,视黄醇结合蛋白也由肝脏合成,肝细胞疾病、锌缺乏、蛋白营养不良均可导致该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血浆维生素A水平降低,引起视黄醛的补充不足,视紫红质合成下降,导致对弱光敏感性下降,严重时发生夜盲。维生素A的合成及相关活性物质可能是目受血能视与肝藏血生物网络的链接物质。在肝与眼之间,人体某些微量元素发挥的生物效应具有直接关系。例如,眼是含锌量较多的器官之一,而锌主要在肝脏吸收,肝部疾病可使锌的吸收减少而导致锌缺乏,同时使血浆蛋白减少而使锌结合量减少,进一步加重锌缺乏,损害视力。人体内这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从肝发挥作用于眼都以血液为载体,体现了中医肝藏象中目受血而能视的理论。肝脏除了可合成或吸收与眼功能相关的微量元素外,其还可分泌合成影响眼功能的蛋白物质。例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最初是从血浆和血小板中纯化获得,是一种刺激肝细胞增生的因子。在肝脏,HGF主要是由间质细胞分泌刺激肝细胞生长的。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如肝细胞纤维化或肝硬化等,都会使间质细胞增生,血清中HGF明显升高。HGF刺激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使视网膜微血管数量不断增多,可能与眼色素层的黑素瘤的肿瘤细胞转移及肿瘤血管通道的形成有关,是非新生血管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因素。
眼功能与肝的相关性除了一些人体微量元素外,肝脏本身的相关代谢途径也与之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眼功能与肝脂肪代谢相关,肝脂肪代谢异常,则肝内的甘油三酯就不能以脂蛋白的形式运出肝脏,造成其在肝内堆积,同时甘油三酯可在眼睑沉着,引起扁平状黄色瘤。而高脂血症患者眼部也可出现视网膜小动脉粥样硬变、视盘水肿、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及角膜环等病变。由此可见,肝脏的代谢功能可影响眼功能变化,当肝失疏泄,肝不藏血引起肝功能异常,其相关代谢途径或可能构成肝开窍于目的生物学网络,而与眼功能相关的微量元素或成为影响两者的效应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