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焦湿热证

(三)下焦湿热证

下焦湿热,多由中焦湿热困阻日久、流注而成。其既可形成湿阻下焦肠道而传导失司的单纯下焦湿热证,也可形成湿邪久困而蒙上流下的复合性湿热证。

【临床表现】热蒸头胀,呕逆神迷,小便不通,渴不多饮;或大便不通,少腹硬满,神志如蒙,舌苔白腻。

【证的成因】湿热之邪传入下焦,阻滞膀胱与大肠,使膀胱气化失司,大肠腑气不通所致。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癃闭;湿聚于下焦,津不能上承,则口渴,渴而不多饮;湿热阻滞大肠,传导功能失职,腑气不通,则大便不通,少腹硬满;湿热内蕴,上蒙清窍,则头胀昏沉;舌苔白腻为湿热困阻而湿重于热之征。

【辨证要点】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湿浊上蒙,泌别失职:先以芳香开窍,主方苏合香丸;继以淡渗利湿,主方茯苓皮汤。湿阻肠道,传导失司:宣通气机、清化湿浊,主方宣清导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