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在健康状态检测及证候辨识中的应用

(二)脉诊在健康状态检测及证候辨识中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国内多家单位使用脉象仪对健康与疾病的辨识进行了大样本的研究。有的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腕关节的脉搏波信号,将脉搏波信号进行了特征提取和分类。有的进行了寸、关、尺脉象图诊断心、肺、肝、胃、肾等常见病症的临床研究,实验证明脉图在诊断某些脏腑病症具有特异性。李乃民等对133例消化和肾内科住院患者就医生诊脉与脉象仪检测信息差异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医生诊脉所获信息与脉象仪所获脉象图差别率均小于10%,两者所获脉象信息基本近似,说明脉图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陈宝珍等对66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和76例健康人进行脉图检测,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主波高度、潮波高度、降中峡深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重搏波深度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管弹性系数、血管张力系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外周阻力系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果显示,脉图参数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马科等对75例经CT明确诊断的中风住院患者,采用脉象仪进行脉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临床分析,并以健康老年人20例做对照,结果显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两型脉图参数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肝阳暴亢风阳上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和中脏腑四型脉图参数与对照组以及这四型之间均有特征性的变化。其中肝阳暴亢风阳上扰型以h1、h3、h4和A参数值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型相应参数值;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h3、h4和A则介于肝阳暴亢风阳上扰型和中脏腑型之间,而h4/h1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型;气虚血瘀型h5/h1值显著小于阴虚风动型的h5/h1值。中风证脉图参数变化提示老年人群中风发病多见于在肝阳暴亢风阳上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和中脏腑型上,表明中风的病因病机以“虚”为主。

赵莺等分析81例不同中医证型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象及脉图参数,探讨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热盛组、湿热困脾组、血瘀脉络组在h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困脾组与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血瘀脉络组在h3/h1、h4/h1、b/h1、w1/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热盛组和湿热困脾组与气阴两虚组和血瘀脉络组在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以,脉图参数的变化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李福凤采用ZM-Ⅲ型脉象仪、细胞化学、图像分析等技术,分别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肾衰竭患者舌、脉参数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与血尿素氮、肌酐含量升高相符合,可作为慢性肾衰竭诊断的客观依据。

太加斌等对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5天分别进行脉图描记,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脉图观察,认为介入前多以弦脉为主,介入后脉象由弦脉向弦数脉或滑数脉或数脉转变,尤以第3天为最显著。在脉图参数的研究中,介入后t4、t5、w1、h3/h1、h4/h1均下降,说明术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脉象具有由弦向滑或滑数转变的趋势。该变化第5天时出现下降平缓或返折趋势。通过对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脉图描记,可客观反映患者脉象变化情况,为临床辨证提供一定的指导。

中医学运用切脉诊知妇女身体状况,远在2000多年前即有记载。如《黄帝内经》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随着脉诊科学的发展,脉象分析仪器可准确地收集保存临床资料,克服辨证时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有效地分析、总结临床经验,为确切地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赵莺等分析148例不同证型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脉象及脉图参数,探讨原发性痛经不同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肝肾亏损型和气血亏虚型与肝郁湿热型和寒湿凝滞型在h1、h3、h4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血亏虚型与气血瘀滞型在h1、h3、h5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脉图参数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燕海霞等用脉象分析仪采集119例妊娠妇女左右手关部脉图,分析其脉图参数,并与54例正常人脉图参数做比较,结果发现:正常组脉形以平脉、滑脉多见,亦见弦脉、平弦脉、平滑脉、弦滑脉;妊娠妇女以滑脉、弦脉、弦滑脉多见。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妊娠脉象的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高玲等对急性肾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脉图的描记,从脉图所检测的指数来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

许家佗等对15名运动员进行建立慢性运动疲劳模型,检测疲劳前后脉图、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反应时、心率变异性等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运动疲劳后脉率加快,降中峡h4抬高,w/t增大,脉象变弦;皮质醇、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尿pH值下降;反应时显著延长。脉图变化以主波宽大、降中峡抬高并前移为主要特征,所以脉图作为慢性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之一。许家佗等还对20名男大学生考试前后桡动脉脉图实验观察,发现脑力疲劳后脉图指标h1、h2、h3、h4、h2/h、w/t显著升高,结果表明应用脉图可以对脑力性疲劳进行无创伤的检测和评价。

朱英华等对15例海洛因成瘾者和15例正常人的脉搏信号的功率谱进行分析,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和正常人的脉搏信号的功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因而可望成为鉴别吸毒者与监测戒毒患者康复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吴军等对101例性犯罪者进行脉图观察,其特征为:一是尺脉图主波上w/t在脉动周期中占的相对比值显著大于非性犯罪组,这反映性犯罪组脉道高张力状态维持的相对时间长于非性犯罪组,提示性犯罪犯人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水平可能高于非性犯罪犯人;二是左尺脉的降中峡幅值与主幅值h4/h1的相对值显著小于非性犯罪犯人的左尺脉。这一特征体现了性犯罪犯人左尺脉象略见滑弦的特征,提示可能与性犯罪者“肾与命门”功能的某些亢进有关。

由于脉象的形成与心血管关系密切,因而脉图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脉图的广泛测试和深入研究,临床研究工作者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一步研究,结合病理生理,揭示脉图参数所反映的现象,并尝试开展对其病种中医证型方面的研究,以脉图参数作为临床的客观依据。有学者观察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脉图变化的特点,运用脉象信息检测仪采集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脉图,对所得脉图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冠心病患者脉象量化指标的数据库,显示脉图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可以为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另有学者在脉图中引入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这一概念,应用时差图及测量心脏到脉搏搏动点的体表距离,间接算得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反映血管的硬化程度。为评估动脉硬化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脉图的应用领域。

为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学者采用三探头中医脉诊采集及分析系统,采用三部九候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双手寸口六部脉象的同步采集、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脉波上升支出现锯齿样波,主波顶端有凹陷并形成M形走势,说明恶性肿瘤患者脉象信息中存在特异性波形。肝癌脉诊的临床研究和客观化研究发现,肝癌的脉形、脉图、血流动力学均具有一定特异性。

有学者将记录海洛因成瘾者的脉搏信号除去直流分量并进行幅值归一化处理后进行功率谱估计,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和正常人的脉搏信号的功率分布有差异,但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是否能将其作为监测戒毒康复的有效手段尚需大量样本数据的验证。

对脉图诊断在生理评价、临床病证诊疗应用方面的回顾显示,通过脉图作为无创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中医辨证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脉象的信号大多数是由单探头提取的,而报道同时检测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文献不多,获取脉图所反映出来的信息量不够全面,方法上不够统一,大多数脉图参数的建立和对脉图的判读都是建立在单部检测的基础之上。相信随着软件和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肯定会研制完成手指诊脉的丰富信息的脉诊仪器,还原中医脉诊。

脉象研究在几经波折之后,正在向纵深发展,无论是正常脉象的特点、形成机制、与少数民族特色脉诊的区别和联系,还是脉象的人工模拟、临床具体检测方法,以及脉诊在疗效判定方面的应用都有研究者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相关的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伴随着中医的振兴,脉诊也将更加被人重视,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