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舌质——淡红舌的形成机制
2025年08月10日
(二)正常舌质——淡红舌的形成机制
1.舌微循环的正常状态 淡红舌的微循环观察表明,舌蕈状乳头的血供丰富,每一蕈状乳头有7~9根毛细血管供给血液,管襻粗细均匀,张力良好,微血管丛构形大多为树枝状,血液流速较快,血色鲜红,管周很少渗出,舌表浅血流量较大,乳头内良好的微循环功能状态是构成淡红色的主要因素,健康壮年和老年人中正常淡红舌的比例明显降低,与其舌微循环障碍的比例升高和乳头内微血管丛的数目减少有关。
2.蕈、丝状乳头的比例 由于蕈状乳头的微血管血运远较丝状乳头为好,所以淡红舌的形成除与蕈状乳头内的微血管功能状态有关外,与蕈状乳头的多少也有极大关系。资料表明,健康青少年舌尖部的蕈状乳头数较多,占乳头总数的70%左右(丝状乳头30%),而老年人舌尖部的蕈状乳头只占45%(丝状乳头55%)。蕈状乳头减少,丝状乳头增多,可能是老年人中淡红舌比例远远低于青少年的一个因素。
3.舌上皮各层细胞的厚度 蕈状乳头上皮各层细胞的层次远较丝状乳头为少,电镜下见棘层有2~4个细胞层次组成,颗粒层有2~3个层次,表面仅覆盖2~3层角质细胞,如此菲薄的上皮使固有层血管的血色极易透露出来,如舌上皮细胞层次增加,则会影响血色的透出度,而不利于正常舌色的形成。舌微循环检查发现,健康壮年和老年人中一部分舌蕈状乳头的表面角质层增厚,其中的血管丛减少,形成所谓的“过渡型”乳头,这类乳头的增多势必影响正常舌色的形成。
4.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也是构成正常舌色的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