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位证素的特征

(一)病位证素的特征

1.心神

【定义】病位证素“心神(脑)”,主要指神明之心(脑)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失常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神昏,谵语,突然昏仆,神志错乱、狂乱,神志痴呆、恍惚,瞳孔散大或缩小、对光反射消失等,为病位在心神(脑)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失眠、多梦、健忘、脑鸣、神疲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心神(脑)。心烦,情绪易激动,睡眠不实,酣睡,神情淡漠,语言不利,躁扰不宁,胆怯易惊、惊悸,恐惧、幻觉,小儿夜啼,舌动异常、舌体强硬等症,其病位与心神(脑)有关。

2.心

【定义】病位证素“心”,主要指心脏及其主血脉功能失常、舌体病变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心悸、心痛、怔忡、心界扩大、心包积液等,为病位在心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舌痛、舌衄、舌体溃烂,脉促、结、代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心。心脏杂音,胸闷,气喘,口腔痛,指端青紫等症,其病位亦常与心有关。

3.肺

【定义】病位证素“肺”,主要指肺脏及肺系病变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咳嗽、喉中哮鸣音、咯血等,为病位在肺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吐痰多、气喘、自汗、久病失声、气息微弱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肺。胸闷,胸痛,声低,懒言,肺部干、湿啰音,三凹征阳性,鼻翼煽动,桶状胸,鼻衄,咽喉痛,咽喉红肿,咽喉白膜,新起面睑或肢体水肿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肺有关。

4.脾

【定义】病位证素“脾”,主要指脾的运化迟钝,营气亏虚,水湿潴留,血失统摄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气下坠感、肛门坠胀、脱肛、子宫下垂、内脏下垂、眼睑下垂等,为病位在脾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久不欲食、长期食少,经常腹泻、便溏、五更腹泻、完谷不化,腹部隐痛、时感腹胀,倦怠乏力、嗜睡,肌肉萎缩,带下量多、色白气腥,形体肥胖、身体困重,慢性出血,腹水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脾。口淡、进食无味,食后痞胀,恶心,口黏腻、口甜、厌油腻,喜呵欠,排便无力、排尿无力,大便先干后稀、大便溏结不调,经常肢体、面睑水肿,尿如脂膏、小便混浊,白蛋白低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脾有关。新起水肿,出血色深红或鲜红,新起腹泻势急,腹痛拒按或压痛甚等,为病位在脾的否定症。

5.肝

【定义】病位证素“肝”,主要指肝脏的病变,情志异常,部分月经及目、耳、乳房、阴器等部位的病变,“动风”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肝大,目黄,谷丙转氨酶高,肢体抽搐、角弓反张、两目直视上窜、两手握固、瘛疭、肢体震颤、头摇、惊跳等,为病位在肝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身黄,胁痛、胁胀,精神抑郁或忧虑、急躁易怒,眼花、视物模糊、眼干涩、羞明畏光、目痛、目赤睑肿、暴盲,耳肿流脓、耳暴聋、耳暴鸣,月经错乱、量少、痛经,带下色黄气臭或夹血,血压高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肝。病情与情志密切相关、喜叹气、烦躁发热,头晕、头重脚轻,颠顶痛、偏头痛,右上腹痛,乳房痛、乳房胀、乳房结块,阴部瘙痒、阴部湿疹、阴器痛,肢体、肌肤、口舌发麻,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腹露青筋、腹水、肝掌、蜘蛛痣,呕血、眼出血、乳衄,指甲淡白、眼睑淡白,大便灰白、腹痛欲泻、大便溏结不调、排便不爽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肝有关。

6.肾

【定义】病位证素“肾”,主要指生长发育障碍、生殖功能衰退,水液代谢失常,以及二阴、髓、骨、耳、发、齿等方面的部分病变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五更腹泻、完谷不化、大便失禁,小便特多、夜尿多、长期尿频、遗尿、余尿不尽、小便失禁、排尿无力,管型尿、蛋白尿、尿如脂膏,骨蒸发热等,为病位在肾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经常水肿,腰以下肿甚,腰痛、腰膝酸软,足跟痛,耳鸣、听力减退,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头发枯白稀疏易脱,长期气短而喘,男子遗精、滑精、阳痿、早泄、阳强易举,精液稀少、精子畸形、精液清冷、不育,女子经少、经闭、性欲衰退、不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肾。健忘,脑鸣,两尺脉弱,皮肤色素沉着、面色黧黑、眼眶暗黑、面色img白、面色苍白,下肢冷甚,基础代谢低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肾有关。新起水肿,新病尿频、排尿灼热,牙龈红肿,耳暴聋、耳暴鸣,新病气喘等,为病位在肾的否定症。

7.胃

【定义】病位证素“胃”,主要指胃脘部的症状和受纳、消化功能失常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呕血、呕吐清水、呕吐馊宿食、嗳气酸馊,胃脘嘈杂,胃部振水音、胃蠕动波等,为病位在胃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胃脘部疼痛,脘腹部肿块,饥不欲食、多食易饥,呕吐,嗳气,口臭,牙龈红肿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胃。进食无味、纳呆恶食、久不欲食、得食痛缓,吞食梗塞,胃脘痞胀、食后痞胀,呃逆,干呕、恶心,牙痛、齿衄,吐褐色物,便黑如柏油、大便隐血强阳性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胃有关。牙龈萎缩等,为病位在胃的否定症。

8.胆

【定义】病位证素“胆”,主要指胆汁藏泄失常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胆囊肿大,胁下疼痛,胁胀,目黄、身黄、黄疸指数高,口苦,呕吐苦水,厌油腻等,为病位在胆的特征症。

9.小肠

【定义】病位证素“小肠”,主要指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失常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大便排虫、大便虫卵多,新起腹泻、泻势急迫,肠鸣消失、矢气无,肠型、肠鸣辘辘,呕吐粪样物等,为病位在小肠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脐腹部疼痛、新起便稀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小肠。腹痛、腹胀,嗜食异物、呕吐蛔虫,里急后重、腹痛欲泻、排便不爽,大便腥腐秽臭、大便如蛋汤、大便如黄糜、大便如鱼脑,便血、大便色黑如柏油、大便隐血强阳性,矢气多、矢气臭,肠鸣亢进、肠鸣减弱,腹膨隆、腹硬满、板状腹,肛门灼热等症,其病位亦常与小肠有关。经常腹泻、经常便秘、新病便秘等,为病位在小肠的否定症。

10.大肠

【定义】病位证素“大肠”,主要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便血,大便有脓血、大便脓细胞多、大便有黏液,大便细扁等,为病位在大肠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里急后重,经常便秘、新病便秘,呕吐粪样物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大肠。腹痛、腹胀,新起腹泻、新病便稀、排便不爽,大便干结、大便腥腐秽臭、大便如黄糜、大便如鱼脑,大便色黑如柏油、大便隐血强阳性,矢气多、矢气无,腹膨隆、腹硬满,肛门灼热、肛门疼痛,痔疮等症,其病位亦常与大肠有关。脐腹部疼痛,为病位在大肠的否定症。

11.膀胱

【定义】病位证素“膀胱”,主要指膀胱排尿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新病尿频、灼热、涩痛、淋漓,尿潴留,尿路砂石,脓尿等,为病位在膀胱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小腹痛、小腹部肿块、小便混浊、尿血、尿细胞多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膀胱有关。长期尿频为病位在膀胱的否定症。

12.胞宫

【定义】病位证素“胞宫”,主要指月经、带下、胎产失常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月经期、量、色、质的异常,痛经、经闭、崩漏,恶露不下或不畅,带下量多,胞宫肿块等,既为病位在胞宫的特征症,又常是其主症。

【其他证候】小腹疼痛、阴道流血、性欲衰退、不孕、滑胎、早产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胞宫有关。

13.精室

【定义】病位证素“精室”,主要指精室及精液、生殖异常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精液异常(如精液稀少、清冷、不液化、脓性、血性,精子少或畸形等)、尿后滴浊液、阴部坠胀、余尿不尽等为病位在精室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不育、遗精、滑精、早泄、阳强易举等症,其病位亦常与精室有关。

14.胸膈上焦

【定义】病位证素“胸膈(上焦)”,特指胸膈(胁)部位而非心、肺病变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呃逆、胸腔积液、膈间肿块等,为病位在胸膈(上焦)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胸膈或胸胁胀闷、疼痛,胸膈部吞食梗塞、梗堵感、灼热感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胸膈(上焦)。心痛、心悸、咳嗽、呼吸哮鸣音、咯血、吐痰多等,为病位在胸膈(上焦)的否定症。

15.少腹下焦

【定义】病位证素“少腹(下焦)”,特指病位在下腹部,非膀胱、胞宫、精室、大肠病变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以少腹部疼痛、胀满、肿块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可归属于少腹(下焦)。

【其他证候】排便不爽、腹痛欲便,阴道出血、带下多而黏等症,其病位亦可能与少腹(下焦)有关。痛经、胞宫肿块,精液脓性、尿后滴浊液,小便频灼涩痛、尿潴留,大便如黄糜、如鱼脑、有黏液、有脓血、大便脓细胞多、大便细扁,肠鸣辘辘、肠鸣亢进等症,为病位在少腹(下焦)的否定症。

16.表

【定义】病位证素“表”,主要指六淫、疫疠等外邪经肤表、口鼻侵袭机体的初起阶段,邪正相争于体表浅层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新起恶寒或兼发热,为病位在表的必有症。新近感受风寒等病史,新起喷嚏、鼻塞、流清涕、脉浮等,为病位在表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新病突起面睑或肢体水肿,新起头痛、身痛、头项强痛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表有关。但发热不恶寒、往来寒热、脉沉等,为病位在表的否定症。

17.半表半里

【定义】病位证素“半表半里”,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病势处于表里进退变化时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往来寒热既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必有症,又是其特征症,还是其主症。

【其他证候】胸闷、胁胀、口苦、咽干、不欲食、心烦、恶心、呕吐、偏头痛、头晕、眼花、脉弦等症,其病位常与半表半里有关。但发热不恶寒,但恶寒不发热,为病位在半表半里的否定症。

18.肌肤

【定义】病位证素“肌肤”,主要指皮肤、肌肉病变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以皮肤肌肉生疮、疖、痈、疽、癣、疥、痱子、水疱、糜烂、溃烂、红肿、疼痛、流脓,皮肤瘙痒、脱屑、皲裂,肌肤肿硬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常归属于肌肤。

【其他证候】风团、出疹、水痘,皮肤干燥、粗糙,肤色异常,肌肤甲错、肌肤麻木,肌肉萎缩、疼痛等症,其病位亦常与肌肤有关。

19.经络

【定义】病位证素“经络”,主要指络脉或经脉损伤,或邪阻络脉或经脉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体歪斜、腰痛连及下肢等,为病位在经络的特征症。

【其他证候】以肢体瘫痪,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肢体肌肤、口舌发麻,感觉障碍等为主要表现者,其病位多归属于经络。肢体拘急,头项强痛,半身不出汗,半侧寒冷,转筋挛痛、牵掣痛等症,其病位亦常与经络有关。

20.筋骨关节

【定义】病位证素“筋骨(关节)”,主要指筋、骨、关节病变所表现的证。

【特征证候】骨或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不利甚或僵硬,关节内作响,骨折、关节脱位,骨与关节畸形等,其病位为筋骨(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