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以咳嗽或伴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通常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临床上多声痰并见,统称咳嗽。
【主要类型】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咳嗽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1.外感咳嗽 起病急,病程短,一般伴有外感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咽痛等,多由外邪侵袭所致。
2.内伤咳嗽 起病缓,病程长,一般伴有气促,咳时胸胁作痛,神疲乏力等,多受他脏病变累及。
【四诊要点】
1.问诊 咳嗽原因或诱因,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性质或节律;伴随的症状,如恶寒、咳痰、气喘、汗出、鼻塞流涕等症状。
2.望诊 痰的量、色等。
3.闻诊 咳声强弱。
4.切诊 外感咳嗽脉有浮象。
【辅助检查】检查颈部气管位置是否居中,胸壁有无按压痛,听诊有无啰音,血常规,胸部X线,必要时做痰培养、肺功能检查、肺部CT、肺活组织检查、过敏原及有关血清检查、PPD或结核菌素试验等。
【辨证思路】
1.层次一:根据病势和病程分辨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初期常伴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表证。
(2)内伤咳嗽,多是久病,起病较慢,病程较长,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
2.层次二:根据临床表现分辨外感咳嗽的病邪性质
(1)咳嗽,咳嗽喉痒,痰白稀,伴恶风发热,鼻塞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浮缓,考虑伤风表证。
(2)咳嗽,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考虑风寒表证。
(3)咳嗽,咳声高亢,痰黄黏稠,伴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喉燥,苔薄黄,脉浮数,考虑风热表证。
(4)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中带血丝,咳而不爽,伴恶寒发热,口唇鼻咽干燥,脉浮,考虑风燥表证。本证多发于秋季,有凉、温之分,证候表现有偏风寒、偏风热的不同。
(5)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有沫,壮热,烦渴,汗多,头痛头晕,肢倦神疲,脉洪,考虑伤暑表证。
3.层次三:根据临床表现分辨内伤咳嗽的虚实性质
(1)咳嗽无力,气短,动则益甚,为肺虚。若见痰多清稀,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等,应考虑肺气虚;若见痰中带血丝,难咳出,伴低热,午后颧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应考虑肺阴虚。
(2)咳嗽痰多黏腻,胸闷脘痞,为痰浊内阻。若出现咳声重浊,伴胸闷,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滑等,应考虑痰湿阻肺;若出现咳嗽气息粗促,咳痰不爽,或痰气腥臭,或吐血痰,伴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等,应考虑痰热壅肺。
(3)咳嗽,咳声高亢,喘息气粗,痰黄稠臭秽或带血丝,伴发热,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为热邪壅肺。
(4)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胸胁胀痛,疼痛随情绪波动增减,伴咽干口苦,痰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等,为肝火犯肺。
【辨证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