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的相兼
2025年08月10日
一、证的相兼
证的相兼,是指八纲之中不相对立的两纲或两纲以上的证同时并见。由于临床上的证,不可能只涉及病位而无病因或病性,反之,也不可能只有病因病性而无病位。而表里、寒热、虚实各自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疾病某一方面的本质,不能互相概括、替代。因此,证的相兼在临床上是极其常见的,论病位之在表或在里,必然要进而区分表证、里证的不同性质;辨病情之属寒属热,必然要审察其属邪气盛所致,亦或精气夺所致,寒或热的病位是在表还是在里;分析邪正的盛衰,应当辨别属于何种性质之虚,何种原因所成之实。
证的相兼是从表里病位、寒热虚实病性等不同角度,对病情进行综合辨别。如新起恶寒发热,脉浮,苔薄白,此为表证。但其性质如何?若无汗、脉浮紧,则为表寒证;若有汗、脉浮数,则为表热证。这就是病位与病因病性相兼辨证的结果。表寒证、表热证,即属证的相兼。
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按理尚应有表虚寒证、表虚热证,但临床实际中很少见到真正的表虚寒证与表虚热证。所谓表虚,除了指卫表不固证(卫阳不固,偏于虚寒)外,以往常将表证有汗者,称为“表虚”,表证无汗者,称为表实。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窍的闭与未闭、邪正相争的不同反映而已,毛窍未闭、肤表疏松而有汗出,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所以,表虚寒证、表虚热证,实际上分别是阳气虚衰所致的里虚寒证和阴液亏少所致的里虚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