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研究
1.动物模型制备
(1)上焦水饮内停动物模型:郑晓珂等以SPF级健康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不同的造模方法,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的上焦水饮内停中医模型,并通过不同模型的比较,筛选出最佳的造模方法。综合各个指标,模型复制方法为最佳的造模方法为:首先给予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第1、2、3、4、10天分别给予20mg/(kg·d)、10mg/(kg·d)、5mg/(kg·d)、3mg/(kg·d),观察2周;大鼠气管插管,放入4℃冰箱中寒冷刺激,第1、2、3、4、5、6、7天刺激时间分别为10、20、30、40、60、80、60分钟。此模型组大鼠的心脏指数、肺脏指数、肺组织湿干比重(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肺通透指数(LPI)均显著升高,提示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2)湿困中焦的动物病理模型:曾跃琴等分别从环境、饮食、情志三方面着手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该研究用SD大鼠,在温度18~25℃、湿度(90±5)%的造模箱内饲养,模拟“久居湿地,外湿过盛”;单日禁食并4℃冰水(每只2mL)灌胃一次,双日供应充足饲料并猪油(每只4mL)灌胃一次,模拟“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令大鼠于每日9∶00~16∶00站在4cm深的水中,控制睡眠时间7小时,扰乱其生物节律,模拟“情志不遂,水湿失布”;连续20天。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类似湿困中焦证的证候表现,相较于空白组水通道蛋白0(AQP0)在胃贲门黏膜层表达有降低的趋势。
徐雯等则将造模大鼠每日定时放入水深25cm、水温27~30℃的水桶中游泳15分钟,游泳完毕,立即按照25mL/kg,每周奇数日灌胃猪油,偶数日灌胃30%蜂蜜,将大鼠置于每个装有150g垫料用600mL水洒湿并用塑料薄膜覆盖鼠盒中喂养1周,从第8天开始移至正常环境中喂养至12天。随着造模时间的加长,大鼠出现相应证候表现,并且大鼠的胃内残留率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表明造模成功。
(3)肾阳虚型下焦水肿模型:谭成等通过盐酸多柔比星(阿霉素,ADM)和氢化可的松造成大鼠肾阳虚水肿模型。实验动物用清洁级SD大鼠,6~8周龄,造模第1天、第8天分别静脉注射0.4mg/mLADM用生理盐水注射液3.5mg/kg。ip氢化可的松3.75mg/kg,共15天。造模后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肾阳虚水肿症状,均符合肾阳虚水肿标准,且各项体内指标均提示本实验造模成功。
2.实验研究
(1)上焦水饮内停证:杨婷等在研究茯苓对上焦水饮内停大鼠利水作用时发现,茯苓可明显降低肺通透指数、肺组织湿干比重及显著降低CK含量,并可明显增加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表明茯苓可通过“强心利水”作用降低上焦水饮内停大鼠的肺组织中水液潴留,从而改善大鼠上焦水饮内停症状。陈倩等研究则发现黄芪水煎液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明显升高,心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浆CK均不同程度降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组大鼠LVEF、LVFS、肺泡灌洗液回抽率明显升高,肺指数、肺通透指数和肺组织湿干比明显降低,说明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可以改善上焦水饮内停大鼠的心肺损伤。
(2)湿阻中焦证:曾跃琴以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水通道蛋白0(AQP0)在消化段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QP0在消化道黏膜层表达,可能与水分吸收、腺体分泌的调控机制相关;内环境pH值可能是影响AQP0在胃和肠的表达有差异的因素之一。关于湿阻中焦证免疫活性细胞(ICC)内Na+-K+-ATPase活性的变化的研究,王琦越等发现造模后细胞内Na+-K+-ATPase活力下降,K+浓度及ATP升高,ICC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说明钠钾泵活性的改变可能是湿阻中焦证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杨旭等则指出湿阻中焦证模型不仅能够影响体内能量代谢,还能够影响水协同转运蛋白KCC1、KCC3、KCC4、NKCC1含量表达,这可能是湿阻中焦导致水代谢输布障碍的机制之一。彭晋等指出GLUT5在湿阻中焦证肠道特征性表达分布谱可能是湿阻中焦证所表现证候的分子基础之一。徐雯等探讨广藿香对于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广藿香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炎症细胞因子和水通道蛋白的水平达到保证胃肠功能正常的目的,为芳香化湿药治疗湿困中焦、运化失职适应证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