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辨证概要
2025年08月10日
(二)内科辨证概要
1.外感病辨证 外感病因外感六淫、疫疠等而发病,发病多与季节有关;起病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由表传里,病变传变多呈有规律的病程经过,有一定传染性和流行性。外感病辨证主要围绕明确病邪性质、疾病传变病程以及有无正气受损。如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临床辨证时,首先要运用病因辨证分清是湿热、寒湿还是疫毒之邪,从而确定是肠道湿热证、肠道寒湿证、热毒蕴肠证。若热毒蕴肠证进一步发展可致热毒壅盛,上蒙清窍,出现疫毒内闭证,症见高热烦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若久痢不愈,则要辨明是否有耗气伤阴伤阳等正气受损的表现。总之,外感病辨证是以病因为辨证基础,注重病邪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表现,并注意外感邪气对正气的影响。
2.内伤杂病辨证 内伤杂病病位在里,病因为饮食、劳倦、七情所伤,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往往脏病及腑,腑病及脏,或多种病理因素重叠,而出现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内伤杂病的辨证是以脏腑为辨证纲要,并结合气血津液、经络、阴阳和病因等辨证方法综合运用,用脏腑分类疾病和确定病位,结合其他辨证以定病性。如肺痨病,临床以阴虚为多见,整个疾病演变过程可表现为阴虚火旺、气阴亏虚、阴阳两虚等证,辨证时以脏腑症状为定位症状,气病辨证和阴阳辨证为确定病性依据。若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伴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表现,诊为肺阴虚证;咳嗽,咯血,食欲不振,伴潮热颧红、自汗盗汗、神疲乏力等气阴两虚表现,诊为肺脾气阴两虚证;咯血,喘息动则尤重,食少,面浮肢肿,遗精,伴骨蒸潮热、盗汗自汗、形寒恶风等阴阳两虚表现,诊为肺脾肾阴阳两虚证。由此可知,内科杂病多以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关表现作为临床辨证分类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