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文化基础
2025年08月10日
(一)古代哲学文化基础
古代哲学文化基础主要是儒释道与诸子百家。儒家思想主要是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包括关于“仁”的学说,相信天命、怀疑鬼神,崇尚中庸的方法论。孟子对儒家的发展体现在“性善论”和“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论。道家思想主要是老子的天道观和辩证法,庄子的认识论和气化学说。佛教传入中国后,惠远的法性论和“神不灭论”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诸子百家包括墨子的经验主义哲学,《周易》的预测思想、功能模型理论、宇宙整体图景和阴阳学说,荀子主张的人定胜天,法家韩非强调功效的认识论和关于矛盾的理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吕氏春秋》的朴素系统观念,包括宇宙一体化理论、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关于社会与人体的控制理论、系统观念的其他表现。
先秦时期出现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诊断学中有关神、色的生理病理基础,舌象、脉象的临床意义,病性辨证,脏腑的证候特点等无不体现着古代哲学思维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