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肝阳上亢证

五、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证指肝肾阴虚,阴虚不能制约阳热,肝阳亢于上所表现的上盛下虚证。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证的成因】多因情志过激,气郁化火,火热耗伤阴液,肝肾阴液亏虚不能制约阳热,阳气升动太过所致。

【证候分析】肝肾阴液亏虚,阴虚不能制约阳热,肝阳亢逆于上,气血上冲,故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肝性失柔,故急躁易怒;阴虚阳亢,扰及神魂,则失眠多梦;肝肾阴亏,筋骨失养,则腰膝酸软;肝阳亢盛于上,肝肾阴液亏虚于下,上实下虚,则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为肝肾阴虚、肝阳亢盛之象。

【辨证要点】以眩晕、头目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和阴虚阳亢症状为辨证要点。

【治法】平肝息风,滋阴潜阳。主方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或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鉴别诊断】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两证都是里证、热证,均可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数等表现。肝火炽盛证是实热证,尚见胁肋灼痛、口苦口干,或突发耳鸣耳聋,或吐血、衄血、苔黄等肝火炽盛的表现;而肝阳上亢证是实中夹虚证,尚可见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脉细等上实下虚的表现。

肝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肝气郁结证、肝阳上亢证,四证存在病理联系,可相互转化。如肝气郁结日久,可以化火;肝火上炎,火热炽盛,可以灼伤肝阴;肝阴不足,可致肝阳上亢,而肝阳亢盛,日久可化风。所以,既要掌握各证临床表现的特征,又要注意证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