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络病辨证
2025年08月10日
第三节 络病辨证
络病辨证,是在认识中医学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络病的相关证候,并判断络病病位、病性、病因、病机、病势,从而为临床提供治法依据的辨证方法。
络病辨证肇始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这是关于络脉望诊与切诊的最早记载。同时《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血络、盛络、结络、横络、虚络等病理性络脉的临床表现,成为记载络病辨证的最早历史文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全书之总论,并创制络病治疗之旋覆花汤、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千古名方,络病证治初见端倪。清代叶天士推崇仲景络病治疗,提出“病久入络”“久痛入络”“络虚则痛”“寒入络脉”“暑热内侵营络”“内风袭络”“肝络凝瘀”等络病病理概念,建立络病治法,并广泛应用于中风、积聚、痛证、痹证等病证的治疗。近年来,随着运用络病学说治疗疑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取得显著疗效,络病辨证成为中医辨证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