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复制
1.模拟中医传统病因造模
(1)恐伤肾法:沈雁等根据恐伤肾的原理建立惊恐伤肾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主要有猫吓鼠、人吓猫及爆竹吓狗等,其中以猫吓鼠致恐伤肾较为常用。比如孙理军将大鼠放置于特制小铁丝笼中,再将该笼固定在装有2只家猫的大笼内,使猫爪能碰到但无法抓到大鼠。每日上午10时、下午3时各另取2只活的大鼠在模型组面前喂猫,结果模型组出现萎靡不振,体重下降,拱背倦怠,蜷缩扎堆,活动减少,眼中无神,大便偏湿或便溏,小便色赤量多或清长。
(2)房劳伤肾法:张丹采用连续4周雄雌鼠比例1∶6同笼喂养、频繁交配和雄鼠每日游泳,建立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并利用传统治疗肾阳虚的药物进行干预,模型组阳虚症状显著改善。
(3)先天不足法:根据初生儿体弱瘦小属胎禀怯弱肾精不足之胎怯的中医理论,筛选初生3天内体质量显著不足的动物,或利用中医恐伤肾理论,用恐吓孕鼠造成小鼠先天肾虚。王米渠等采用猫吓孕鼠“恐伤肾”的方法建造先天肾虚模型鼠,采用75日龄昆明封闭群种鼠,按雌雄2∶1比例进行交配,4天后取出雄鼠,将猫笼置于鼠笼上面,每日9∶00~11∶00,15∶00~17∶00各恐吓一次,共恐吓14天,直到生产前,能产子的母鼠于交配后的19~22日先后产子,得到先天肾虚型子代鼠。
2.药物造模法
(1)激素造模法:该类动物模型的造模机制是用一定剂量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皮质酮、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使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受抑,转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类固醇激素减少,动物表现的寒象、衰弱和皮质功能减退趋势等与肾阳虚患者有类似之处。
邝安堃最早用氢化可的松建立肾阳虚模型,实验用16~20g雄性小白鼠,每日臀部肌内注射醋酸皮质素,大剂量0.5mg/d,中剂量0.25mg/d,两组注射后在不同时间均出现肾阳虚表现,合用助阳药组,动物多不出现衰竭现象,或仅是轻度虚弱,体重减轻不明显,与模型组有差别。
苟小军等、施明珠等用氢化可的松混悬液,按2.5mg/100g大鼠后肢肌内注射15天的方法造模成功;周文江等则采用大鼠皮下注射皮质酮造模成功;杨鉴冰等每日同一时间给大鼠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4天后模型组动物出现明显类似肾阳虚症状。
(2)其他药物造模法
1)腺嘌呤诱导法:此法与人睾丸损害性不育症相应机制类似。由于高浓度的腺嘌呤代谢产物可以直接毒害肾脏和睾丸的生殖细胞、间质细胞,因此可将腺嘌呤作为肾阳虚不育症模型的造模药物。如王家辉等按50~200mg/(100g·d)剂量给予Wistar雄性大鼠腺嘌呤灌胃。第3天各剂量组大鼠即出现肾阳虚体征,连续干预10~20天后生殖系统明显受损,并呈现进行性加重现象。邵命海等对腺嘌呤诱导的SD大鼠肾阳虚模型与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模型进行比较,观察模型大鼠睾丸、精囊、前列腺、肾上腺组织形态变化,放免法检测大鼠睾酮、雌二醇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腺嘌呤制作的SD大鼠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睾丸萎缩,精曲小管退化变性,精囊萎缩,前列腺体明显萎缩甚至消失,肾上腺皮质变薄,以束状带萎缩明显,睾酮水平偏低,这些变化较氢化可的松诱导组明显。
2)羟基脲灌胃法:该造模方法的机制为羟基脲以抑制核苷酸还原酶达到抑制DNA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代谢,出现一系列虚损症状。
马威等用羟基脲灌胃法建立日本种雄性大耳白家兔肾阳虚模型,并用右归丸加以治疗,发现在造模过程中家兔逐渐出现饮食减少、消瘦、毛发失去光泽、脱毛、体质量和皮温明显下降、反应迟钝、倦怠、弓背等不良反应。动物全血铜、铁、锌等元素含量与造模前相比均显著降低。用右归丸治疗后以上症状明显好转,也可以佐证造模的成功。
3)抗甲状腺药物法: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常出现阳虚症状,故抑制动物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可造成阳虚模型。欧阳轶强等用甲巯咪唑建立SD大鼠肾阳虚模型,分别以高剂量组30mg/(kg·w)、中剂量组20mg/(kg·w)、低剂量组10mg/(kg·w),连续灌喂SD大鼠15天,观察模型大鼠的体温、体重变化及血清皮质醇、T3、T4、睾酮/雌二醇等指标。该研究认为甲巯咪唑能模拟出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以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主的肾阳虚证模型,但大鼠其他方面的病理改变不明显。
3.手术造模法
(1)去势法:该法用手术切除雄性动物双侧睾丸或雌性动物双侧卵巢,目的在于模拟中医肾虚精少,肾阳虚的病机。如史宏等用去势法造肾阳虚小鼠模型,观察到复方仙脾合剂能一定程度地恢复去势小鼠的肾阳虚症状,从“反证”的角度说明了去势对正常小鼠的影响。但去势手术不仅创伤大,而且动物内分泌状况与临床肾阳虚患者相比有较大差异,同时还切断了性腺轴的反馈途径。
(2)甲状腺切除法:甲状腺切除可使动物模型与临床患者有相似的肾阳虚症状表现。如卢德赵等切除SD大鼠甲状腺并喂养7天后,大鼠出现形寒肢冷、体重减轻、饮食饮水量减少、拱背蜷缩、毛稀疏、反应迟钝、活动减少、大便稀溏等肾阳虚症状。该研究并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组,认为肾阳虚大鼠可能因糖类和脂类物质分解代谢受抑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而出现虚寒症状。
(3)肾上腺切除法:卢德赵等切除大鼠两侧肾上腺,喂养6天后大鼠出现饮食明显减少、体质量减轻、反应迟钝、拱背耸毛、毛色无光泽、有脱毛现象、大便稀溏等肾阳虚症状。这符合肾上腺功能减退病理。但该法切断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途径,与临床实际有一定距离。
(4)肾切除加阿霉素法:董兴刚等将大鼠先行右肾切除,术后第1周和第2周,分别按5mg/kg和3mg/kg的剂量两次注射阿霉素的方法诱导大鼠肾阳虚模型,结果发现:大鼠日渐消瘦,畏寒肢冷,蜷缩拱背,精神委顿,体毛脱落,便溏,水肿及腹水,性功能及交配能力低下,肾脏呈“大白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