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色十法
2025年08月10日
(四)望色十法
望色十法是观察皮肤颜色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的变化,以分析病变部位、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病势进退、病情轻重的色诊方法。
望色十法,是清代汪宏根据《灵枢·五色》“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在《望诊遵经》中提出的望色方法。
1.浮沉分表里 浮,指面色浮现于皮肤之上,主表证;沉,指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面色由浮转沉,是邪气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邪气由里出表。
2.清浊别阴阳 清,指面色明亮,主阳证;浊,指面色晦暗,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是疾病由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疾病由阴转阳。
3.微甚察虚实 微,指面色浅淡,主虚证;甚,指面色浓深,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疾病因虚致实;由甚转微,是疾病由实转虚。
4.散抟辨新久 散,指病色疏散,主新病;抟,指病色结聚,主久病。面色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
5.泽夭测预后 泽,指面色润泽,主精充气足,病轻易治;夭,指面色枯槁,主精亏气虚,病重难治。面色由泽转夭,是病情加重;由夭转泽,是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