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证与血脂及冠脉造影的关系
王永刚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5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血脂水平和冠脉造影,分析中医证型与血脂和冠脉造影狭窄支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冠心病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为主;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各证型患者的血脂TG、TC、LDL-C均升高,其中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TG、TC、LDL-C升高更明显(P<0.05);各证型间比较,心血瘀阻型以TC、LDL-C升高为主(P<0.05),痰阻心脉型以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为主(P<0.05)。冠脉造影单支狭窄以阴寒凝滞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双支狭窄以心血瘀阻型与痰阻心脉型为主,三支狭窄以阳气虚衰型为主。袁宏伟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
褚福永等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结果发现: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该研究结果认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中医证候存在由实(气滞血瘀)→虚实夹杂(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虚(心肾阴虚)的变化过程。此外,随着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增加,中医证候呈现由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夹瘀的变化过程,进一步揭示了临床需针对患者不同的冠脉病变特点辨证施治的重要意义。程鹏和袁弘伟的研究发现略有不同,他们均发现瘀血痹阻证和痰凝心脉证以多支病变为主。除此以外,程鹏发现心气虚弱证以双支病变为主,心气虚弱证的病变程度较轻,而瘀血痹阻证、痰凝心脉证的病变程度较重。袁弘伟则发现冠脉单支病变的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朱翠玲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范围与程度,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冠心病以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两型居多;气虚血瘀证出现在前降支病变的概率较大;气虚血瘀证与单支病变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多支病变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前降支高度狭窄相关,心血瘀阻证与回旋支高度狭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