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诊的方法

(一)舌诊的方法

舌诊除以望诊为主,有时还须结合闻诊、问诊和扪摸揩刮等方法进行全面诊察。

1.望舌的体位 望舌时,医生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使舌面明亮,便于观察。

2.伸舌姿势 患者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苔紧凑变样,或干湿度发生变化。

3.察舌的次序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由于舌质的颜色易变,伸舌较久则随血脉的运营变化而使舌质色泽失真,而舌苔覆盖于舌体上,一般不会随观察的久暂而变化,因而望舌应当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患者休息3~5分钟后,再重新望舌。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4.舌诊的其他方法 除了通过望诊了解舌象特征之外,为了使诊断更加准确,必要时还应配合其他诊察方法。

(1)配合闻诊了解舌体的灵动情况:听语言是否清晰,以判断舌之灵动情况。

(2)配合问诊了解舌的味觉、感觉: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以及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以协助了解舌与心神病变的关系。

(3)配合刮舌、揩舌辨别舌苔特点: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多为里有实邪;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再行观察。这两种方法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