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述评与展望

六、述评与展望

肝藏象包含多个生理功能,这些功能涉及的体内神经调节网络庞大而复杂,所以目前研究采取以疾病发病机制与肝功能失调的相关性为基础,结合中药以方测证为切入点,从基因、蛋白等层面观测指标表达变化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大部分成果都是针对调肝方药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以临床验证药物疗效为准,未见有进一步探索。所以,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可以综合运用组学方法,深入观察肝功能失调人群的生理病理变化,从基因、蛋白、代谢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期许可以了解肝藏象的生物学机制。在实验室研究中,多数研究报道为特定指标的表达变化与病证模型及药物组的比对研究,研究成果多为散乱的点,缺乏系统性,同时在指标的选取中存在非特异性指标问题。另外,近年来少见关于肝藏象功能与组织结构的相关报道,可能是因为藏象的本质是功能的综合表现,若单从形态学角度对独一脏器或结构进行研究难有突破,但我们可在病证结合研究中参考疾病病灶和特异性指标表达涉及的相关组织,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可能会在组织结构上发现肝藏象功能的效应器。总览肝藏象研究,我们多从不同疾病与肝脏功能失调关系开展研究,亦是对异病同治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补充,同时我们可以加入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候的研究,运用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研究思路,既可以排除疾病本身对肝功能的影响,又可以找到相同藏象功能的共同生理基础,有利于完善藏象理论的生物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