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染病
1.传染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的舌象以白腻或黄腻为多见,厚腻苔者转氨酶增高明显,舌苔不退,转氨酶降低也慢。免疫功能低下者,舌体大多胖大或有齿印。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舌象以苔腻、舌红为主。在恢复期舌苔仍白腻或白厚腻,则有复发的可能,或发展成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舌质赤紫占多数。肝炎患者的舌质,如由淡红转为红绛或青紫,出现紫斑等,提示病程慢性化,或有早期肝硬化可能。此外,慢性肝炎患者的舌下络脉常呈粗张或有出血瘀点。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早期舌象以淡红舌、红舌、薄白苔、白腻苔为多见,中期以红舌、绛舌、黄腻苔、黄燥苔为多见,晚期以绛舌、紫暗舌、黄燥苔、焦黑苔为多见;淡红舌、红舌、薄白苔、白腻苔预后较好,有舌形、舌态改变者预后差。
从中医舌象变化与肝活组织检查的关系来看,发现凡舌质、舌苔变化不大者,活组织病理检查示病变较轻,以肝细胞变性为主,缺乏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凡舌质红绛或青紫者,病理检查常见肝细胞炎症和坏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舌质青紫及有瘀斑者,常可见肝窦淤血。
2.流行性乙型脑炎 凡舌苔厚腻,且持续时间较长者,多为重型病例,常有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反之,舌象变化少者,多为轻型病例。在恢复期出现舌光红、花剥红、中剥红等舌质,或腻苔未化者,多有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此外,根据舌象表现可把本病分为三型:轻型,舌边尖红赤、苔白;重型,舌红绛、苔黄或白腻;暴发型,多见舌苔而中剥,预后不佳。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有研究对122例流脑患者的临床舌象进行观察发现,此病患者以红舌和黄苔为多,舌红的深浅与脑脊髓液细胞数升高有关。苔色的变化可指示全身病变之进退及属性。
4.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发热期舌象从薄白或薄黄苔、舌边尖红,发展成苔黄、舌质红或稍红,进一步成苔黄少津、质红,提示温邪从卫入气再入营血的过程。低血压休克期舌苔大都黄或黄燥,质红;少尿期以黄燥或灰黄燥苔、深干枯舌为主;多尿期舌苔转黄,或黄而少津,舌质由绛转红,由红转淡红;恢复期患者舌象大多又转正常,如余热未尽,营卫失和,仍舌质红,苔黄。
5.真菌感染 舌质多光红,上面附有雪花片状或白色点状的糜。如口腔黏膜或牙龈上也有白色糜点,则真菌感染更可确诊。做一刮舌涂片,可找到真菌的菌丝和芽孢。淡红舌与薄白苔组未发现真菌感染,而红舌、黄苔组有少数真菌生长,绛舌与无苔或少苔组真菌生长较明显。
6.肠道寄生虫病 主要表现在舌边与中线之间有散在的蕈状乳头增大增多于薄白苔中,称为梅花舌或虫舌。对其诊断价值尚有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其正确性可达80%左右,亦有人认为舌上阳性体征并无特异性,单凭中医望诊以诊断肠寄生虫病是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