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跷、阴跷脉病证
2025年08月10日
五、阳跷、阴跷脉病证
阳跷、阴跷脉病证是指阳跷脉、阴跷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阴跷、阳跷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跷脉左右成对,均达于目内眦,有濡养眼目、司开合的作用。
【临床表现】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证的成因】多由阳气盛或阴气盛所致。
【证候分析】阳跷、阴跷二脉均起于足踝,阳跷循行于下肢外侧,阴跷循行于下肢内侧,二者协调关节,有保持肢体动作矫捷的作用。如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是指外踝以上筋脉拘急,内踝以上筋脉弛缓。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是指内踝以上筋脉拘急,外踝以上筋脉弛缓。此即某侧发生病变,则当侧经脉拘急,另一侧则相对弛缓。两脉均达于目内眦,故阳跷患病,阳气偏亢,则心烦易怒,不能闭目安睡而失眠;阴跷患病,阴寒偏盛,则神疲嗜卧,喜闭目不欲睁目而视物。
【治法】调和阴阳,疏通筋脉。可选取阳跷、阴跷脉循行的相关交会腧穴,如照海穴、交信穴、跗阳穴、申脉穴等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