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研究
1.动物模型建立
1)实验动物的选择:发热是温病的基本症状,兔的体温变化十分灵敏,最易产生发热反应,且发热反应典型、恒定,所以选择兔作为模型动物。
2)造模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国内学者采用内毒素(LPS)静脉注射的方法,成功复制了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动物模型,动物模型的病因、症状、体征均与温病的卫气营血相类似,证明建立模型成功。在此模型上可动态地观察卫气营血不同阶段在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改变,探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为温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了客观的疗效判断指标。
2.不同时相的病理指标变化 彭珍香等采用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推注LPS的方法成功建立卫气营血辨证动物模型,并根据注射LPS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处死时间分别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组,结果发现:卫气营血证模型组存在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障碍,呼吸、心律等异常,并且症状随卫气营血辨证逐渐加重。该研究还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体温、肺组织病理变化及心、肝、肾血生化损害加重,符合卫气营血辨证由轻至重的辨证规律。该研究认为体温、谷丙氨酸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肺通透指数(LPI)能够作为区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时相选择的指标。该研究还发现谷草氨酸转移酶(AST)、谷草氨酸转移酶/谷丙氨酸转移酶(AST/ALT)、乳酸脱氢酶(LDH)、CK、尿素(Urea)、肌酐(C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液中TNF-α、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在营分组和气分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卫气和营血是本质不同的两个辨证阶段:卫气当属脏腑功能失调,发展至营血阶段脏腑可能发生器质性改变。
3.组织病理变化 艾碧琛等通过造模卫气营血证模型兔以观察不同时相血浆内毒素及肺、肝、肾、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与卫气营血阶段性辨证及传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温病由卫到气再到营血,血浆内毒素含量逐渐升高,病情则是由轻到重程度逐渐加重。其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卫分阶段的肺、肝、肾、心脏病理均有轻微改变,少量炎细胞浸润、细胞肿胀是卫分阶段的主要病理改变;而在气分阶段病理变化更明显,肺、肝、肾、心均出现明显炎细胞浸润,有部分组织出现坏死,脂肪变性增多,反映病变逐渐加重;进入营、血分阶段时,发现肺、肝、肾组织均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有明显的细胞坏死、脱落。可见,营、血分阶段脏器的实质损害更加严重,提示卫气营血辨证由卫到气再至营、血分呈现出病位由浅到深、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规律。
4.舌背黏膜厚度变化 杨星君等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复制兔气营传变模型,发现随着内毒素剂量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兔的舌质由淡红舌发展成红舌,再转变成绛紫舌,提示热势渐增。给药治疗后,舌质由绛紫转红,甚至淡红,提示热势渐轻。该研究还发现气分证舌黏膜比正常组有所增厚,而营分证组舌黏膜则显著增厚,而且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与热势变化成正相关,与舌黏膜厚度变化也成正相关,由此认为HSP70是反映温病气营传变舌象变化的重要分子。
张李唯等通过探讨气营传变对兔舌背黏膜Toll样受体4(TLR4)和E-钙黏蛋白(E-cad)表达的影响,发现随着兔的舌背黏膜的增厚,其舌背黏膜上的TLR4表达升高,E-cad表达降低,且营分组的舌背黏膜厚度、TLR4均比气分组高,而E-cad比气分组低,推测在气营传变过程中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而抑制E-cad的表达。E-cad的低表达可使细胞间的黏附能力下降,增殖信号加强,从而使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使得舌背黏膜增厚。而TLR4能够介导炎症反应,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舌背黏膜TLR4表达升高可能促进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进而导致舌背黏膜厚度增加。周韬等研究发现气分证兔的舌黏膜增厚,CK14、HSP7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LR4表达升高,E-cad表达降低,其结论与上述研究一致。
5.血液流变学变化 武宜婷等观察大鼠气分证、营血分证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病情由气分证向营血分证发展,其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及D-二聚体、CD4+阳性细胞数逐渐升高,而CD8+阳性细胞数则逐渐下降,可见在气分证及营血分证的不同阶段,其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及T细胞亚群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王赟华等实验结果表明卫气营血模型组家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且发现模型组循环血液中PT、APTT、TT均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其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细胞比容值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T、APTT、TT显著延长,FIB值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