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水肿

十一、水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症。

【主要类型】按病理性质,水肿可分为阳水和阴水。

1.阳水 急性起病,身半以上肿甚,多由外邪所致。

2.阴水 慢性起病,身半以下肿甚,多由内伤所致。

【四诊要点】

1.问诊 水肿的原因或诱因、水肿出现的时间、水肿的特征、水肿的程度;伴随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汗出、口渴、小便情况,以及结合《十问歌》诊察全身其他症状。

2.望诊 目窠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面有水气色泽,是水肿病初起之征。阳水肿起较速,眼睑头面先肿,肿处皮肤绷急光亮;阴水肿起较慢,下肢足踝、腹部先肿,最后波及头面,肿处皮肤松弛。

3.切诊 阳水肿处皮肤按之凹陷即起;阴水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

【辅助检查】临床水肿分度。

1.面目虚浮,手足发胀,但压无凹陷,称潜在性水肿。

2.仅踝肿,按之凹陷易复,为Ⅰ度水肿。

3.较重者,水肿过膝,按之凹陷没指,不易恢复,为Ⅱ度水肿。

4.更重者,全身水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为Ⅲ度水肿。

【辨证思路】

1.层次一根据水肿初起部位及表现分辨阳水与阴水

(1)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可兼有表证,多属热证、实证,考虑阳水。

(2)水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多属寒证、虚证,考虑阴水。

2.层次二根据阳水水肿所伴兼症分辨阳水病邪性质

(1)眼睑水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可偏于风热或风寒,考虑属风水相搏。

(2)眼睑水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伴恶风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考虑属湿毒浸淫。

(3)全身水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身体困重,纳呆食少,胸闷恶心,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考虑属水湿浸渍。

(4)遍体水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考虑属湿热壅盛。

3.层次三根据阴水水肿所伴兼症分辨阴水病理性质

(1)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考虑属脾阳虚衰。

(2)面浮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畏寒神疲,面色img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考虑属肾阳衰微。

(3)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水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紫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考虑属瘀水互结。

4.层次四根据水肿兼症分辨病变脏腑

(1)头面水肿,以眼睑为甚,四肢皆肿,伴恶寒发热,咳嗽气急,肢体酸痛,病在肺。

(2)遍身水肿,肢体困重,纳差食少,脘腹痞闷,病在脾。

(3)面浮肢肿,腰以下为甚,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病在肾。

(4)面浮肢肿,心悸怔忡,病在心。

【辨证导图】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