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Lansoprazole)
【商品名】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拉索脱、兰悉多、朗索拉唑、南索拉唑、普托平、新达克。
【药理】
1.药效学
兰索拉唑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的一种新的质子泵抑药,两者的化学结构较相似,均为苯并咪唑衍生物,不同之处为本药在吡啶环上多一个氟。这两种质子泵抑药均具有亲脂性,容易穿透细胞壁;又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吡啶环,故呈弱碱性,对胃黏膜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具有亲和力。
本药可在胃黏膜壁细胞微管的酸性环境中形成活性亚磺酰胺代谢物,这些活性代谢物可将质子泵的巯基氧化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步骤,阻断H+分泌入胃内。
本药对胃酸分泌的抑制具备以下3个特点:①对基础胃酸分泌和所有刺激物(如组胺、卡巴胆碱等)所致的胃酸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本药浓度有明显的依赖关系。②抑酸作用强,明显优于H2受体阻断药。③抑酸作用维持时间长,这是由于质子泵一旦失活后即不能恢复,需等新的质子泵形成后,才能恢复其泌酸作用。
本药除能抑制胃酸分泌外,对胃蛋白酶也有轻到中度的抑制作用。本药及其代谢产物均对Hp有抑制作用,但单用本药对Hp无根除作用,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则可明显提高Hp的根除率。
此外,由于本药使胃内pH明显增高,对胃内G细胞的反馈抑制减弱,因而使胃泌素的分泌增加。停药1~12周之后血清胃泌素可恢复正常。
2.药动学
本药口服易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85%,抑酸作用可达24小时以上。餐后服用可延缓吸收,并使峰值浓度降低,但曲线下面积与空腹服用无明显差异。健康成人空腹时单次口服30mg,经1.5~2.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0.75~1.15mg/L,其值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7.7%~99.4%,在肝内被代谢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和尿排泄,尿中测不出原形药物,全部为代谢产物。健康人单次口服30mg,24小时后尿排泄率为13%~14%。本药半衰期β相为1.3~1.7小时,老年人半衰期约为2小时,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半衰期延长至7小时。药物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临床应用】
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吻合口溃疡。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十二指肠溃疡:通常一次15~30mg,一日1次,清晨口服,连续服用4~6周。
(2)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吻合口溃疡:一次30mg,一日1次,清晨口服,连续服用6~8周。
(3)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可一次30mg,一日1~2次,与1~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1~2周为一疗程。
·静脉滴注 一次30mg,一日2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溶解后静脉滴注30分钟,疗程不超过7日。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一次15mg,一日1次。
·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一次15mg,一日1次。
·老年人剂量
一次15mg,一日1次。
【不良反应】
本药安全性较好,一般能较好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
1.代谢/内分泌系统
总胆固醇升高。还可出现低镁血症。
2.肌肉骨骼系统
肌痛。
3.泌尿生殖系统
可见阳痿、尿频、蛋白尿、尿酸值升高等。
4.神经系统
常见头痛、头晕、嗜睡。
5.精神
偶见焦虑、失眠、抑郁。
6.肝脏
偶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升高。口服本药可致胃黏膜轻度肠嗜铬样(ECL)细胞增生,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7.胃肠道
可见口干、恶心、纳差、腹胀、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
8.血液
偶见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
9.过敏反应
可见皮疹及皮肤瘙痒等。
10.其他
少见乏力,偶见发热。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对本药过敏者。
2.慎用
①有药物过敏史者。②肝功能不全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①本药可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②治疗期间,尿素呼吸试验(UBT)可能出现假阴性。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应定期进行全血计数,肝、肾功能检查,血清胃泌素水平检测。
5.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
(2)老人:老年患者对本药的清除时间延长,须慎用。
(3)妊娠期妇女:有报道动物胎仔的血浆药物浓度高于其母体的浓度,孕妇或可能妊娠的妇女应权衡利弊后用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B级。
(4)哺乳期妇女:动物试验中本药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用药,必须使用时应暂停哺乳。
【制剂与规格】
兰索拉唑肠溶片 ①15mg。②30mg。
兰索拉唑口崩片 ①15mg。②30mg。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 ①15mg。②30mg。
注射用兰索拉唑 3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