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霉素(Erythromycin Estolate)

依托红霉素(Erythromycin Estolate)

【商品名】

无味红霉素、红霉素丙酸酯十二烷基硫酸盐、红霉素硫酸月桂酸酯、红霉素月桂酸酯。

【药理】

1.药效学

为红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盐,口服后在消化道内离解为月桂基硫酸和红霉素丙酸酯。吸收的红霉素丙酸酯逐渐水解成活性成分红霉素。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可逆性结合,阻断转移核糖核酸(m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使细胞蛋白合成受到抑制,而起抗菌作用。在胃酸中较红霉素稳定,用量小于红霉素,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同,具有无味、耐酸、高效的特点。

抗菌谱: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及某些非典型病原菌有效。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白喉棒状杆菌、淋病奈瑟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属、军团菌属、李斯特菌、伊斯雷尔放线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梅毒螺旋体、肺炎支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药动学

口服吸收良好,成人一次口服300mg,2小时后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3mg/L,6小时后为0.5mg/L。儿童口服7.5mg/kg,3小时后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1mg/L,6小时后为1.3mg/L。吸收后除脑脊液和脑组织外,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尤以肝、胆汁和脾中的浓度最高。可透过胎盘而进入胎儿血循环,也可分泌入乳汁中。蛋白结合率为90%~99%。吸收的红霉素丙酸酯部分逐渐水解成红霉素,在血中碱、酯以20:80的比例保持平衡。药物主要经胆汁排出,仅有1%~2%经肾自尿中排泄。

【临床应用】

1.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猩红热、蜂窝织炎。

2.白喉(辅助治疗)及白喉带菌者。

3.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

4.放线菌病。

5.梅毒。

6.李斯特菌病。

7.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8.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

9.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10.淋球菌感染。

11.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12.百日咳。

13.空肠弯曲菌肠炎。

14.军团菌病。

15.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用药(青霉素的替代用药)。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口服给药

1.常用剂量每日0..75~2g,分3~4次服用。

2.军团菌病每次0.1g,每日4次。

3.预防风湿热复发每次0.5g,每日2次。

4.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前1小时口服1g,术后6小时再服用0.5g。儿童

·口服给药 每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

【不良反应】

1.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中上腹痛、口舌疼痛、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

2.出现乏力、黄疸及肝功能损害。

3.偶可出现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过敏反应。

4.偶有心律不齐、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等。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

对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对其他大环内酯类药也可能过敏。

2.禁忌证

①对本药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②禁用于服用特非那订、阿司咪唑、西沙必利的患者(红霉素与上述药物同用时偶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心跳停止、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其他室性心律失常)。

3.慎用

慢性肝病、肝功能损害者。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①可使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出现假性升高。②少数可出现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升高。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长期用药应监测肝功能。

6.特殊人群

(1)妊娠期妇女:可通过胎盘,孕妇不宜应用。

(2)哺乳期妇女:可分泌入母乳,哺乳妇女用药应暂停哺乳。

【制剂与规格】

依托红霉素片(1.44g依托红霉素约相当于1g红霉素) 0.125g。

依托红霉素胶囊(按红霉素计)0.05g:0.125g。

依托红霉素颗粒(按红霉素计) 75mg。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以红霉素计)10ml;0.125g。

【保存】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