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匹拉韦(favipiravir)
【商品名】
法维拉韦,AVIGAN
【药理】
1.药效学
是由日本福山化学有限公司(Toyama Chemical Co.,Ltd.)研制的一个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抑制剂类广谱抗病毒药物。法匹拉韦是一种前药,本身没有抗病毒活性,其在体内可快速转化为法匹拉韦核苷三磷酸(M6)形式。M6通过模拟鸟苷三磷酸(GTP)竞争性抑制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而发挥抗病毒作用,M6还可渗入病毒基因,通过诱发致命性的突变发挥抗病毒作用。
2.药动学
吸收:法匹拉韦经口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人单次口服400 mg生物利用度大于90%。分布:人血清蛋白结合率为53.4%~54.4%,并迅速分布于包括呼吸系统在内的全身组织。法匹拉韦的主要靶器官是造血组织、肝脏及睾丸。在人体内未见法匹拉韦的血浆药物动态有明显性别差异。代谢:法匹拉韦(T705)主要在人肝胞浆中被醛氧化酶(AO)代谢为M1,一部分是通过黄嘌呤氧化酶(XO)代谢。法匹拉韦也可以葡醛酸化为M2。M1和M2是其主要失活的代谢产物。法匹拉韦通过核苷单磷酸化转为M4,M4可以在激酶作用下与法匹拉韦的核糖结合物M3互相转换,M3可以脱核糖转化为本药。M4可以进一步磷酸化为法匹拉韦的核苷双磷酸化物(T705-RDP,M5)和法匹拉韦的核苷三磷酸化物(T705-RTP,M6)。T705-RTP是法匹拉韦的活性代谢产物。消除:法匹拉韦主要以M1的形式从肾脏中排泄,胆汁排泄的参与度小。虽然法匹拉韦向人乳汁中的排泄不明,但在大鼠已证明其可在乳汁中排泄。本品可以进入精液。
【临床应用】
流感和新冠肺炎:仅用于其他的抗流感病毒药无效或效果不足的情况,第1天给药2次,每次1 600 mg;第2~5天,每日2次,每次600 mg。可与利托那韦合用。应该在流感症状出现后尽早给药。
【不良反应】
在日本国内的和国际合作III期临床试验中,共有501例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观察到临床检验阈值异常不良反应100例(19.96%),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血尿酸增加24例(4.79%),腹泻24例(4.79%),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9例(1.80%),AST(GOT)增加9例(1.80%),ALT(GPT)增长了8例(1.60%)等。
【注意事项】
1.谨慎使用
法匹拉韦有升高尿酸的作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谨慎使用。
2.重要预防措施
①批准的用法和用量是根据在安慰剂对照的I期/I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数据基础上推算出来的,尚未得到临床试验的验证。②虽然因果关系不明确,已经有服用含有本剂药品后出现异常行为或神经精神症状的报道。对于小儿和未成年人,服用本品后应该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异常行为引起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③如果被怀疑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应给予合并抗菌药物治疗。
高龄患者用药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器官生理功能受损,老年人给药时应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状况给药。
3.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用药
①被怀疑怀孕或已经怀孕妇女不应该给予本药品。②虽然法匹拉韦向人乳汁中的排泄不明,但在大鼠已证明向乳汁中排泄,所以用于哺乳期妇女时,要终止哺乳。
4.未成年人用药
未成年人用药尚未有足够的数据。在动物实验中,当幼龄犬在比成年犬致死剂量低的计量下使用,观察到幼犬死亡。在幼龄大鼠和幼龄犬施用时,还观察到步态异常、萎缩和骨骼肌纤维空泡化等变化,以及心脏乳头肌变性、坏死和矿物质沉积等改变。
5.其他注意事项
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肝功能障碍的患者会出现血药浓度增加的情况。
在动物实验中,幼龄大鼠和幼龄犬的睾丸组织会出现病理学改变,异常精子在老鼠体内被观察到,停药之后有恢复的趋势。
【规格】
200 mg/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