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必利(Alizapride)
【商品名】阿列必利。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系抗多巴胺能药物,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与甲氧氯普胺相似,为强效止吐药。本药能拮抗中枢多巴胺D2受体,大剂量时则可选择性地拮抗5-羟色胺3(5-HT3)受体,从而起到止吐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接受强烈致吐化疗的癌症患者时,本药所显示的止吐活性相对较弱,并不优于其他有效的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或格雷司琼)。动物研究表明,本药尚能拮抗阿扑吗啡和二氢麦角生物碱的催吐作用,但作用较甲氧氯普胺强。
此外,本药还具有轻微的精神抑制作用。另据报道,大剂量时对动物有微弱的交感神经阻滞作用。
2.药动学
本药口服或注射均吸收良好,口服和肌内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81%~87%。经不同的给药途径给予100mg的本药后,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和峰值分别如下:禁食情况下口服片剂于0.7小时达峰值(平均为740ng/ml);而口服溶液在0.6小时内达到更高的峰值水平(930ng/ml);肌内注射后20~30分钟达峰值(850ng/ml);静脉注射结束后即达峰值(超过2000ng/ml);给予直肠栓剂后1.3小时达峰值(600ng/ml)。
本药静脉注射后,中枢和外周部位的分布容积分别为36L和61L。本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口服剂量的80%可在5日内以原形随尿排出,而直肠栓剂给药后约62%以原形随尿排出。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
【临床应用】
1.用于化疗诱发的恶心及呕吐。
2.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及呕吐。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化疗诱发的恶心及呕吐、预防术后恶心及呕吐
·口服给药 一日100~200mg,分2次使用。第1次在用抗癌药之前用药,第2次在用抗癌药4~8小时之后用药。
·肌内注射 同“口服给药”项。
·静脉注射 同“口服给药”项。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严重肾功能损害者若需使用,应减量或间歇用药。
儿童
·常规剂量
·化疗诱发的恶心及呕吐、预防术后恶心及呕吐
·口服给药 一日2~4mg/kg,分2次使用。第1次在用抗癌药之前用药,第2次在用抗癌药4~8小时之后用药。
·肌内注射 同“口服给药”项。
·静脉注射 同“口服给药”项。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静脉给药可见高血压,偶见直立性低血压,有出现心房颤动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个案报道。有报道认为,本药的致低血压作用较甲氧氯普胺更常发生。
2.代谢/内分泌系统
本药可增加血清催乳素水平,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罕见溢乳、闭经。
3.呼吸系统
罕见呼吸困难。
4.肌肉骨骼系统
罕见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
5.神经系统
可见头痛,有静脉给药出现伴一过性呼吸暂停的惊厥的个案报道。还可见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震颤、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其发生率与甲氧氯普胺无明显差异。
6.精神
可见神经质、焦虑,静脉给药还可见镇静。
7.胃肠道
常见腹泻,可见口干。有研究表明,本药所致腹泻的发生率高于甲氧氯普胺。
8.皮肤
可见皮肤潮红、多汗。有研究表明,本药所致多汗的发生率略高于甲氧氯普胺。
9.眼
静脉给药可见视物模糊。
10.过敏反应
罕见瘙痒、皮疹及颜面水肿等过敏反应。
11.其他
偶见发热。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
据报道,本药与甲氧氯普胺存在交叉过敏。
2.用药警示
正在接受精神安定药治疗的患者慎用本药。
3.禁忌证
对本药过敏者(国外资料)。
4.慎用
①有甲氧氯普胺过敏史者。②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③高血压、心脏病或有心律不齐史的患者(尤其是老人)。④曾因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导致锥体外系反应者。⑤肾功能不全者。(以上均选自国外资料)
5.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如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应静脉注射苯海拉明、苯扎托品或地西泮。
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静脉给药时,应监测血压和体温。②反复给药时,应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
7.其他注意事项
本药可与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联合应用,以防治因强烈催吐的化疗方案所致的呕吐。
8.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用药参见“用法与用量”项。
(2)老人:尚不明确。
(3)妊娠期妇女:尚不明确。
(4)哺乳期妇女:尚不明确。
(5)特殊疾病状态:消化性溃疡患者:本药与皮质类固醇合用时,此类患者慎用。
【制剂与规格】
阿立必利片 50mg。
阿立必利注射液 5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