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促性素(Chorionic Gonadotrophin)

绒促性素(Chorionic Gonadotrophin)

【商品名】

绒促性素、艾泽(重组人绒促性素)、安胎素、宝贝朗源、波热尼乐、类垂体促性腺激素、普罗兰、普罗兰塞替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膜激素、重组人绒促性素。

【药理】

1.药效学

绒促性素(HCG)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促性腺激素,存在于妊娠期妇女的尿液和血液中。在妊娠早期分泌较快,妊娠8~10周分泌量达高峰。HCG可解离为α与β两个亚基,每个亚基均含有若干个糖分子构成的侧链。α亚基分子量为14500~18000,共有89~92个氨基酸,其排列顺序与垂体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如FSH、促黄体生成素(LH)]极为相似。β亚基分子量为22200~39000,有145~147个氨基酸,前110个左右的氨基酸与LH基本相同,但末尾几个氨基酸排列不同,并且还有28~32个氨基酸片段为HCG所特有,该片段具有抗原性和免疫活性。HCG的生物活性比较复杂,当分解为α、β两个独立亚基时无生物活性,只有两亚基组合在一起才有活性。由于HCG与LH的α亚基相同,且β亚基也较相似,故生物活性类似。目前尚无LH制剂,临床上用HCG来代替LH使用,可作为黄体阶段内源性LH的替代品。

HCG与垂体分泌的LH作用极相似,而FSH样作用甚微,具有以下生理作用:①对女性能促进和维持黄体功能,使黄体合成孕激素;②与具有FSH成分的尿促性素合用,可促进卵泡生成和成熟,并可模拟生理性的LH的高峰而触发排卵;③对男性能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者的睾丸产生雄激素,促使隐睾症儿童的睾丸下降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

2.药动学

本药口服能被胃肠道破坏,故仅供注射用。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本药在吸收程度上生物等效。约12小时后达血药峰浓度,120小时后降至稳定的低浓度,给药32~36小时内发生排卵。约80%的HCG主要经肾代谢。24小时内10%~12%的本药以原形随尿排出。半衰期(T1/2)为双相,分别为11小时和23小时。根据推荐剂量和消除半衰期,预期不会发生蓄积。

【临床应用】

1.女性

①用于垂体促性腺激素不足所致的无排卵性不孕症,常在氯米芬治疗无效后,与尿促性素素合用以促进排卵。②用于体外受精以获取多个卵母细胞,须与尿促性素合用。③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妊娠早期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④用于黄体功能不全。⑤用于控制卵巢过度刺激过程(医学辅助生殖技术)中卵泡刺穿制剂。⑥用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进行控制卵巢过度刺激的妇女的黄体阶段支持。

2.男性

①用于青春期前隐睾症、非解剖梗阻的隐睾症。②用于垂体功能低下所致的男性不育,可与尿促性素合用。长期促性腺激素功能低下者,还应辅以睾酮治疗。③用于伴有原发性精液异常的低生育力。④用于因促性腺激素垂体功能不足所致的青春期延缓。⑤用于检验睾丸间质细胞功能。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体外受精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于尿促性素末次给药后1日或氯米芬末次给药后5~7日开始用药,一次5000~10000U,连续用药3~6周期,如无效应停药。

·皮下注射 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在最后一次注射卵泡刺激素(FSH)或尿促性素24~48小时后,即取得卵泡生长的最佳刺激时,注射本药一次6500U。

·功能性子宫出血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1000~3000U。

·习惯性流产、妊娠先兆流产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1000~5000U。

·黄体功能不全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于月经周期l5~17日排卵之日起,一次l500U,隔日1次,连用5次,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反应作调整。妊娠后,须维持原剂量至7~10孕周。

·卵泡穿刺制剂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5000~10000U。

·黄体阶段支持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1000~3000U,重复注射2~3次。每次可能在排卵或胚胎移植后9日内(如在排卵诱导后第3、6、9日)用药。

·男性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所致性腺功能低下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1000~4000U,一周2~3次,持续用药数周至数月。为促发精子生成,需持续用药6个月或更长。若精子数少于500万/ml,应与尿促性素合用约12个月。

·老年人剂量

老年人用药应减量。

儿童

·常规剂量

·青春期前隐睾症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1000~5000U,一周2~3次,出现良好效应后即停用。总注射次数不多于10次。

·发育性迟缓者睾丸功能测定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2000U,一日1次,连用3日。

·青春期延缓

·肌内注射 注射用绒促性素:一次1500U,一周2~3次,至少用药6个月。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女性用于促排卵时可见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容量降低、血栓形成。

2.代谢/内分泌系统

女性用于促排卵时可见电解质紊乱。较少见乳房肿大。男性偶见男子乳腺发育、大剂量可致水钠潴留。

3.呼吸系统

女性用于促排卵时可见气促。

4.泌尿生殖系统

女性用于促排卵时多见诱发卵巢囊肿或轻到中度卵巢肿大,伴轻度胃胀、胃痛、盆腔痛,可在2~3周内消退;少见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也可见尿量减少。男性治疗隐睾症时偶见性早熟,表现为阴茎和睾丸增大、阴毛生长增多、痤疮、身高生长过快。

5.神经系统

较少见头痛。

6.精神

较少见易激动、抑郁。还可见不安。

7.胃肠道

女性用于促排卵时可见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8.血液

可见血液浓缩。

9.皮肤

偶见过敏性皮疹、全身性皮疹、发热。

10.过敏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

11.其他

较少见易疲劳。偶见局部注射疼痛、皮疹,较少见发红、肿胀、发痒。女性用于促排卵时可见腹腔出血、盆腔部剧痛、水肿、下肢肿胀。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促性腺激素或本药过敏者。②怀疑有垂体增生或肿瘤、前列腺癌或其他与雄激素有关的肿瘤(如男性乳腺癌)患者。③性早熟患者。④诊断未明的阴道出血者。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或卵巢肿大者。⑥血栓性静脉炎患者。⑦宫颈癌患者。⑧卵巢功能低下或缺如的疾病(如Turner′s综合征、单纯性腺发育不良、卵巢早衰)患者。⑨无性腺(先天性或手术后)患者。⑩妊娠期妇女。[11]哺乳期妇女。

2.慎用

①癫痫患者。②偏头痛或有偏头痛史者。③哮喘患者。④心脏病患者。⑤高血压患者。⑥肾功能损害者。⑦前列腺肥大患者。

3.用药警示

①除男性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为促发精子生成以外,其他情况不可长期连续使用本药。②用药前应嘱患者有多胎妊娠的可能。③输卵管畸形时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可能增加,故早期应进行超声检查以确认妊娠是否发生于子宫内。④用药前应排除未控制的非性腺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肾腺或垂体病症)。⑤本药对警惕性和注意力的集中无影响。⑥对于无排卵患者,当其血清雌二醇水平大于1500pg/ml(5400pmol/L)并有3个以上卵泡直径等于或超过14mm时,OHSS的发生率增加;在辅助生育技术中,血清雌二醇水平大于3000pg/ml(11000pmol/L)并有20个以上的卵泡直径等于或超过12mm时,OHSS的发生率增加;当血清雌二醇水平大于5500pg/ml(20000pmol/L)并且总卵泡数等于或超过40个时,应停用本药。

4.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如发现OHSS、卵巢肿大、胸水、腹水等并发症时,应停药。

5.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①对妊娠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应在用药10日后进行检查。②可使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及其他甾体激素的分泌增加。

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1)用于诱导排卵时:①用药前应做卵巢B超,监测卵泡的数量和大小。②雌激素浓度开始上升后,应每日复查B超,了解卵泡成熟情况,以减少OHSS的发生。③每日测量基础体温,如有排卵可出现双相体温。④在用尿促性素后须测雌激素水平,在雌激素高峰出现后24小时开始用药,测定雌激素也可监测卵巢过度刺激的情况。⑤应测定黄体酮、监测宫颈黏液,以助于了解卵泡成熟程度或是否已有排卵。

(2)用于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症:①测定血清睾酮水平,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性腺功能低下和用于疗效评价。②监测精子计数、精子活力,以用于评价疗效。③用于青春期前男孩,应定期监测骨骼成熟的情况。

7.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用药可能引起性早熟、骨端早期闭锁,以至最终不能达到成人的高度。

(2)老人:老年用药可能诱发与雄激素有关的肿痛。

(3)妊娠期妇女:①用本药促排卵可增加多胎率,从而使胎儿发育不成熟,并有发生早产的可能。使用本药后妊娠,虽有死胎或先天性畸形的报道,但未证实与本药有直接关系。妊娠期妇女禁用。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X级。

(4)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禁用。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绒促性素 ①500U。②1000U。③2000U。④5000U。

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 6500U。

贮法:密闭,在凉暗处(避光且不超过20℃)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