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肝素钠(Dalteparin Sodium)
【商品名】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量肝素钠、法安明、栓复欣、苏可诺、双肽肝素钠、替地肝素。
【药理】
1.药效学
用于提高未分离肝素应用的利益/危险比值。未分离肝素是通过与凝血因子Ⅲ相结合而产生抗血栓形成或抗凝血作用的,它们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可促进对凝血因子Ⅱa(凝血酶)、Ⅸa、Xa、Ⅺa、Ⅻa的灭活。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常被用作衡量未分离肝素抗凝血或引起出血作用的指标,这两种时间的延长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Ⅱa、IXa、XIa的灭活程度。对肝素分离产物的研究显示,降低其分子量会相应引起凝血因子Ⅱa的活性降低和减弱APTT的作用,但可加强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与常规肝素相比,该结果具有更高的抗Xa与抗Ⅱa比值;与未分离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有减弱,而肝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促使出血。不论是常规肝素或者是低分子量肝素,它们抗血栓形成主要应归功于对凝血因子Xa的抑制,因此低分子量肝素引起出血的可能性比普通肝素要小。与未分离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优越性,包括:具有更强大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更高的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更长的消除半衰期,降低对血浆中脂肪分解活性的刺激,降低发生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并且在使用未分离肝素或口服抗凝血药有禁忌的患者中也能安全地使用。
2.药动学
口服不能吸收,静脉注射后3分钟起效,最大效应时间为2~4小时,半衰期约为2小时;皮下注射后2~4小时起效,最大效应时间为3分钟,达峰时间为3~4小时,半衰期约为3~5小时,生物利用度为87%,多次给药后,效应可维持10~24小时。血浆中充分发挥抗血栓形成活性所需的抗Xa的治疗浓度波动范围在0.6~1U/ml之间。预防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栓形成时,本药抗Xa的血药浓度为0.5U/ml;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所需的平均抗Xa血药浓度为0.55U/ml。本药在体内的分布部位不及未分离肝素广泛,其分布容积(Vd)为40~60ml/kg或3~11L。主要经肾脏排泄,其肾脏清除率为20~30ml/min。
【临床应用】
1.可用于普外科、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长期卧床或恶性肿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VT)及预防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2.用于血液透析或血液过滤时,防止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凝固及预防血栓形成。
3.用于狼疮抗体阳性所致的习惯性流产。
4.可明显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
【用法与用量】
·皮下注射
1.一般治疗每次120U/kg,每日2次。
2.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前1~2小时给予达肝素钠2500U,以后每日1次,剂量同前,持续5~10日。手术后12~24小时用依诺肝素钠30mg,每日1次,持续7~10日。
3.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在血透开始时给药,体重小于50kg者,每次0.3ml;体重在50~69kg之间者,每次0.4ml;体重等于或大于70kg者,每次0.6ml。
【不良反应】
1.出血:虽然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对FⅫa稳定纤维蛋白聚合物的作用影响、对APTT的延长等,都比普通肝素轻,但用药后仍有出血的危险。
2.本药的活性成分低分子肝素为酶诱导剂,少数患者使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增高,但停药后可恢复。
3.出现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
4.极少情况下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5.注射局部可出现小瘀斑。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有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②引起全身变态反应的患者。③血小板减少且在体外试验中本药引起血小板聚集阳性反应者。④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⑤脏器进行性出血性损伤(如进行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⑥脑血管意外(伴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除外)、脑和脊髓手术后患者。⑦妊娠头3个月不宜使用本药。
2.慎用
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未控制的重症高血压。③有消化性溃疡史的患者。④妊娠3个月以后及产后妇女。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用药前应检查血小板计数。
【制剂与规格】
达肝素钠注射液:0.2ml;2500U;0.2ml;5000U;1ml;10000U。
贮法:15~30℃室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