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商品名】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三甲氧苄二氨嘧啶。
【药理】
1.药效学
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属磺胺增效药。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抗菌谱与磺胺甲异恶唑相似,抗菌作用比磺胺甲异恶唑强20~100倍。单独使用时易产生耐药性,多与磺胺类药合用。
抗菌谱:对链球菌属(含肺炎链球菌)等多数革兰阳性菌及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对疟原虫及某些真菌,如奴卡菌、组浆菌、酵母菌也有一定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球菌、产碱杆菌属无抗菌作用。
2.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完全,达90%以上。吸收后广泛分布至组织和体液中,在肾、肝、脾、肺、肌肉、支气管分泌物、唾液、阴道分泌物、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液中的浓度均超过血药浓度。可透过血—脑屏障至脑脊液中,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0%~50%,有炎症时可达50%~100%。可透过胎盘屏障。血清蛋白结合率为30%~46%,消除半衰期约为8~10小时,无尿者半衰期可延长至20~50小时。药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随尿液排出。24小时约可排出给药量的50%~60%。其中80%~90%以药物原形排出,其余部分以代谢物形式排出。平均尿药浓度为90~100mg/L,尿中峰值浓度约为200mg/L。少量药物从胆汁及粪便中排出。可经血液透析清除,但不能经腹膜透析清除。
【临床应用】
1.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和细菌性前列腺炎。
2.与磺胺甲恶唑或磺胺嘧啶联用,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败血症、脑膜炎、中耳炎、伤寒、菌痢等。
3.与磺胺-2,6~二甲氧嘧啶联用,还可用于治疗对氯喹耐药的疟疾。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口服给药
(1)治疗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每次0.1g,每12小时1次;或每次0.2g,一日1次。疗程为7~10日。
(2)预防尿路感染:每次0.1g,一日1次。
·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大于30ml/min者,使用成人常用量;肌酐清除率为15~30ml/min者,每12小时0.05g;肌酐清除率小于15ml/min者,不宜使用本药。本药可经血液透析清除,在血液透析后需补给一次维持剂量。
儿童
·口服给药
(1)对6个月至5岁患儿:甲氧苄啶颗粒一次1g(含甲氧苄啶0.05g),一日2次。
(2)对6~12岁患儿:甲氧苄啶颗粒一次2g(含甲氧苄啶0.1g),一日2次。
【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
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正铁血红蛋白性贫血。
2.过敏反应
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偶可出现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
3.胃肠道反应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4.肝毒性
偶见肝功能异常。
5.其他
偶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出现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早产儿、新生儿。③严重肝肾疾病患者。④严重血液病患者(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2.慎用
①肝、肾功能损害者。②对叶酸缺乏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病患者。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周围血象检查。
4.特殊人群
(1)老人:老年患者易出现叶酸缺乏症,应减少用量。
(2)妊娠期妇女:妊娠期间必须权衡利弊。
(3)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必须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
【制剂与规格】
甲氧苄啶片 0.1g。
甲氧苄啶颗粒 1g:0.05g。
甲氧苄啶注射剂 2ml:0.1g。
【保存】
避光、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