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第七节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商品名】

斯皮仁诺、伊他康唑、美扶、西特那唑、亚特那唑、伊康唑、易启康。

【药理】

1.药效学

为三唑类抗真菌药,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膜上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14-a-去甲基酶,导致14-ct-甲基固醇蓄积,使细胞麦角固醇合成受阻,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导致真菌死亡。此外,14-a-甲基固醇还作用于细胞膜上结合的ATP酶,干扰真菌的正常代谢。

抗菌谱:广谱抗真菌药,对浅部、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活性,其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对某些细菌和某些原虫有作用。对皮肤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新型隐球菌、念珠菌、马拉色菌)、曲霉菌、组织胞质菌、巴西副球孢子菌、某些镰刀菌、分枝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等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2.药动学

口服后1.5~4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其吸收随个体而异。给药14日后达稳态血药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仅0.2%呈游离状态,其余结合于红细胞。药物从血浆中迅速弥散到组织,大多数组织中的浓度至少是血药浓度的2~3倍,由于其高亲脂性,在皮肤、脂肪组织和指甲中浓度高出血药浓度10倍以上。停药后4周,角质层中仍可检出。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很低。主要在肝内代谢,可代谢为有抗菌活性的羟基伊曲康唑,血药浓度是原形药的2倍。约35%的无活性代谢物和少于1%的药物原形自尿中排出。单次给药后消除中衰期为15~20小时,多次给药后半衰期延长。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代谢无明显影响。

【临床应用】

1.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他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

2.真菌性结膜炎和口腔、咽部、食管念珠菌感染。

3.阴道念珠菌感染。

4.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癣、花斑癣等浅部真菌感染。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口服给药

1.浅表性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每日100mg,餐时顿服,疗程为15日。甲癣疗程为3个月。

2.花斑癣每日200mg,餐时顿服,疗程为7日。

3.真菌性角膜炎每日200mg,餐时顿服,疗程为21日。

4.曲霉病每次200mg,一日1次,疗程2~5个月,对侵袭性或播散性感染的患者增加剂量至每次200mg,一日2次。

5.念珠菌病①通常用量为每次100~200mg,一日1次,疗程3周至7个月。②口腔念珠菌病:每日100mg,餐时顿服,疗程为15日。③阴道念珠菌病:每日200mg,餐时顿服,疗程为14日。

6.非隐球菌性脑膜炎每次200mg,一日1次,疗程2个月至1年,维持量一日1次。

7.隐球菌性脑膜炎每次200mg,一日2次,疗程2个月至1年。

8.组织胞浆菌病每次200mg,一日1~2次,疗程8个月。

9.孢子丝菌病每次100mg,一日1次,疗程3个月。

10.副球孢子菌病每次100mg,一日1次,疗程6个月。

11.着色芽生菌病每次100~200mg,一日1次,疗程6个月。

12.芽生菌病每次100mg,一日1次,或每次200mg,一日2次,疗程6个月。

儿童

·口服给药 全身真菌感染:每日剂量为3~5mg/kg。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食、水肿、疲乏、发热、皮疹、皮肤瘙痒等。少数引起头痛、头晕、性欲下降、嗜睡、高血压、蛋白尿、低钙血症、肝功能异常、抑郁、失眠、耳鸣、肾上腺功能不全、阳痿、男子女性乳房和男性乳房痛,也有发生低血钾。还有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史-约综合征。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③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2.慎用

①心肌局部缺血或者瓣膜疾病患者。②明显的肺部疾病患者。③肾功能不全者。④水肿性疾病患者。⑤肝功能不全者。⑥儿童。⑦老年患者。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肝功能不全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4.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用本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制剂与规格】

伊曲康唑片 100mg;200mg。

伊曲康唑胶囊 100mg。

伊曲康唑口服液 10mg/ml。

伊曲康唑注射液 25ml:250mg。

【保存】

密闭、避光、25℃以下室温保存,可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