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氮嗪(Diazoxide)
【商品名】
低压唑、降压嗪、氯苯甲噻二嗪、氯甲苯噻嗪、氯甲哌噻嗪、舒压嗪。
【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噻嗪类衍生物,能抑制胰岛释放胰岛素,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促使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血糖升高。
2.药动学
本药口服吸收好,蛋白结合率为82%~94%,尿毒症时结合减少。在肝内代谢。主要随尿排出(其中约50%为原形),少量随粪便排出。本药可透过胎盘及血-脑脊液屏障,也可通过透析被清除。肾功能正常时半衰期为21~36小时,无尿时为20~53小时。重复给药时有蓄积。
【临床应用】
用于下述情况中的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低血糖:①成人不宜手术的胰岛细胞腺瘤或癌、胰外恶性肿瘤。②婴幼儿亮氨酸敏感、胰岛细胞增生症、胰外恶性肿瘤、胰岛细胞腺瘤、腺瘤病。可用作术前临时措施,如术后低血糖持续,可继续用药(FDA批准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低血糖
·口服给药 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及临床反应直至患者情况稳定,通常需数日。应根据患者低血糖严重程度、血糖水平、临床应答调整至最低有效剂量。如用药2~3周未见疗效,应停药。初始剂量为一日3mg/kg(平均初始剂量约为一日200mg),分3次(每隔8小时1次)服用。通常剂量为一日3~8mg/kg,分2~3次(每隔8小时或12小时1次)服用。难治性低血糖可能需更高剂量。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损害者用药时血浆半衰期延长,应考虑减少剂量。
儿童
·常规剂量
·低血糖
·口服给药 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及临床反应直至患者情况稳定,通常需数日。应根据患者低血糖严重程度、血糖水平、临床应答调整至最低有效剂量。如用药2~3周未见疗效,应停药。①婴儿(包括新生儿):初始剂量为一日10mg/kg,分3次(每隔8小时1次)服用。通常剂量为一日8~15mg/kg,分2~3次(每隔8小时或12小时1次)服用。②儿童:同成人用法与用量。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心悸、低血压、短暂性高血压、胸痛。有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个案报道。上市后还有新生儿和婴儿用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报道。
2.代谢/内分泌系统
水钠潴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高血糖症、尿糖、血尿酸升高、痛风、溢乳、乳房肿块增大。
3.肌肉骨骼系统
骨龄提前。
4.泌尿生殖系统
氮质血症、肌酐清除率降低、可逆性肾病综合征、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
5.免疫系统
淋巴结病、免疫球蛋白G减少。
6.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失眠、多发性神经炎、感觉异常、锥体外系症状、偏瘫。
7.精神
焦虑。
8.肝脏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
9.胃肠道
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肠梗阻、腹泻、短暂性味觉丧失、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
10.血液
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紫癜)、短暂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减少、血细胞比容降低、出血、白细胞减少。有溶血性贫血的个案报道。
11.皮肤
多毛症(前额、背部、四肢)、皮疹、皮肤瘙痒、念珠菌性皮炎、疱疹、脱发。
12.眼
短暂性白内障、结膜下出血、环形暗点、视物模糊、复视、流泪。
13.其他
无力、不适、发热。
【注意事项】
1.用药警示
①某些患者使用本药口服混悬液时,血药浓度较使用胶囊时高,故更改本药剂型时可能有必要调整用药剂量。②注意监测患者,尤其是伴有肺动脉高压、呼吸窘迫风险因素的患者。
2.禁忌证
①对本药或其他噻嗪类药过敏者。②功能性低血糖症患者(以上均选自国外资料)。
3.慎用
尚不明确。
4.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①如出现或疑似肺动脉高压,应停药,停药后症状可逆。②如出现高血糖或糖尿,应减少用药剂量,以避免恶化为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③如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紫癜),可能需停药。
5.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①本药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导致假阴性应答。②本药可导致肾素分泌增加、皮质醇分泌物减少。
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①长期治疗(尤其是压力状态下)应定期监测尿糖、尿酮。②用药期间应监测血糖(直至稳定)、血清尿酸、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血清AST水平。③肾功能损害者用药期间应监测血清电解质。
7.特殊人群
(1)儿童:有儿童长期(>4年)用药引起面部特征异常的报道。
(2)老人:尚不明确。
(3)特殊疾病状态:心力储备受损者:因本药具有抗利尿作用,故此类患者用药可能引起显著的体液潴留,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体液潴留对常规利尿药治疗有应答。
【制剂与规格】
二氮嗪胶囊 50mg。
贮法:避光,25℃(15~30℃)保存。二氮嗪混悬液 50mg/ml。
贮法:避光,25℃(15~30℃)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