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Heparin Sodium)

第一节 肝素钠(Heparin Sodium)

【商品名】

海普林、吉哌啉、硫类肝素钠、美得喜、未分组肝素钠。

【药理】

1.药效学

是含有多种氨基葡聚糖苷的混合物,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都有影响。①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a.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肝素AT-Ⅲ复合物。b.AT-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凝血因子如因子Ⅻa、Ⅺa、Ⅸa和Xa等灭活。c.肝素与AT-Ⅲ的δ氨基赖氨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加速其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从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并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②干扰凝血酶的作用:小剂量肝素与AT-Ⅲ结合后使AT-Ⅲ的反应部位(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成稳定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③干扰凝血酶对因子ⅩⅢ的激活,影响非溶性纤维蛋白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对因子Ⅷ和V的正常激活。④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肝素能阻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小板崩解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羟色胺。肝素的抗凝作用与其分子中具有强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

2.药动学

口服不吸收,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吸收良好。吸收后分布于血细胞和血浆中,部分可弥散到血管外组织间隙。由于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胸膜和腹膜,也不能通过胎盘。起效时间与给药方式有关。直接静脉注射可立即发挥最大抗凝效应,以后作用逐渐下降,3~4小时后凝血时间恢复正常。一次静脉滴注给子负荷量可立即发挥抗凝效应,起效时间取决于滴注速度。皮下注射一般在20~60分钟内起效,且有个体差异。静脉注射后能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高度结合成复合物,也可与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结合,静脉注射后半衰期为1~6小时,平均1.5小时,并与用量有相关性:静脉注射100U/kg、200U/kg或400U/kg,半衰期分别为56、96、152分钟。代谢产物一般为尿肝素,经肾脏排泄,大量静脉注射后50%以原形排出。

【临床应用】

1.用于急慢性静脉血栓或肺栓塞(PE)。

2.预防二尖瓣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房扩大、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以及心脏瓣膜置换或其他心脏手术时所致的体循环栓塞。

3.防止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时导管所致的血栓栓塞。

4.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时的辅助治疗,以减少血栓栓塞的并发症。

5.能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并降低其死亡率。

6.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尤其在高凝阶段。

7.作为体外抗凝剂(如输血、体外循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血样标本体外实验等)。

8.促进脂蛋白脂酶从组织释放,从而清除血脂;可抑制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急性发作。

9.外用于浅表软组织挫伤及急性浅静脉炎。

【用法与用量】

成人

·深部皮下注射

(1)一般用量:①首次给约5000~10000U,以后每8小时注射8000~10000U或每12小时注射15000~20000U,每日总量约30000~40000U。②另种用法:首次给药5000~10000U,以后每8~12小时注射,每日总量约12500~40000U。每日总量如控制在12500U,一般不需测APTT,量大时需用APTT监测。

(2)预防高危患者血栓形成:手术前2小时先给药5000U,以后每隔8~12小时给药5000U,共7日。

·静脉注射 每次5000~10000U,每4~6小时1次,或每4小时给药100U/k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静脉滴注 每日20000~40000U,加入10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滴注,但滴注前应先静脉注射5000U作为首次剂量。

·外用 将乳膏适当涂于患处及周围,并温和按摩数分钟,每日3~4次。

儿童

·静脉注射 首次50U/kg,以后每4小时给药50~100U。

·静脉滴注 首次50U/kg,以后每日给药20000U/m2,加入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滴注。

【不良反应】

1.毒性较低,偶可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鼻炎、结膜炎、哮喘、心前区紧迫感及呼吸短促等,甚至心脏停搏。

2.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血肿,静脉注射可致短暂血小板减少。

3.偶见一过性脱发和腹泻,尚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

4.长期使用有时反而形成血栓,可能是AT-Ⅲ耗竭的后果。

【注意事项】

1.禁忌证

①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②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③外伤或术后渗血。④先兆流产。⑤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⑥胃、十二指肠溃疡。⑦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⑧黄疸。⑨重症高血压。⑩活动性结核。[11]内脏肿瘤。

2.慎用

①有过敏性疾病及哮喘病史者。②口腔手术等易致出血的操作。③已口服足量的抗凝药者。④月经量过多者。⑤妊娠及产后妇女。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治疗前宜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一期法测凝血酶原时间;治疗期间应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血细胞比容、大便潜血试验、尿潜血试验及血小板计数等。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①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使磺溴酞钠(BSP)试验呈假阳性反应,②用量达15000~20000U时,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

5.特殊人群

(1)老人:60岁以上老年人应减少用量,并加强随访。

(2)妊娠期妇女: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有增加母体出血的危险。

【制剂与规格】

肝素钠注射液:2ml;100U;2ml;500U;2ml;1000U;2ml;5000U;2ml;12500U。

肝素钠乳膏:20g;5000U。

贮法: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