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Benzylpenicillin)
【商品名】
苄青霉素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青霉素G、普青、青霉素普鲁卡因。
【药理】
1.药效学
为青霉素G的一种长效肌内注射用药,是普鲁卡因与青霉素G的等摩尔复合物。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导致细胞壁破坏,细菌溶解,从而产生抗菌作用。特点是吸收缓慢,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且达峰时间慢。在临床所用的普鲁卡因青霉素制剂内,除普鲁卡因青霉素外,含有一定量的青霉素G(钠或钾),两者之比为3:1。青霉素G吸收快,半小时达峰值,迅速发挥抗菌作用,鲁卡因青霉素则缓慢吸收,维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发挥其长效的特点。
抗菌谱:对革兰阳性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厌氧的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短棒菌苗)、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及个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也有较强的活性。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无活性。
2.药动学
在血清中水解为青霉素G,成人肌内注射30万U,2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1.6mg/L,24小时后仍可测得。一周内新生儿肌内注射50,000 U/kg,2~12小时后平均血药浓度为7.4~8.8mg/L,24小时后为1.5mg/L。一周以上的新生儿,肌内注射50,000U/kg,4小时后血药浓度为5~6mg/L,24小时后为0.4mg/L。有30%在肝脏代谢,60%~90%的给药量以原形快速从肾小管排泄,清除半衰期约为30分钟。血液透析可清除大部分药物。
【临床应用】
1.青霉素G高度敏感的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肺炎球菌肺炎、青霉素G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疖、痈等皮肤软组织感染、樊尚咽峡炎。
2.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和早期梅毒等。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 每次40万~80万U,每日1~2次,成人每次肌注剂量最大为100万U。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制成混悬液。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以及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其他过敏反应症状。
2.毒性反应
本药肌内注射时偶可发生肌肉挛缩、局部或足趾缺血性坏疽;如药物不慎注入血管内可引起脊髓病变和缺血性坏死。
3.二重感染
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4.中枢神经系统
大剂量用药后偶致焦虑、精神错乱、激动、幻觉等中枢神经症状。
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与方法与青霉素钠(钾)相同。应立即给患者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作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心跳停止者,可作肾上腺素气管内黏膜滴入,同时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血压持久不升者可给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同时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应予以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
①患者对一种青霉素类药过敏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②患者对普鲁卡因或其他卡因类局麻药过敏也可能对本药过敏。
2.禁忌证
①对本药或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者。②对普鲁卡因或其他卡因类局麻药过敏者。
3.慎用
①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②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史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①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呈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者测定则不受影响。②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5.特殊人群
(1)妊娠期妇女:孕妇应用仍须权衡利弊。
(2)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1mg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相当于1011个青霉素单位) 40万U(含普鲁卡因青霉素30万U和青霉素钠或钾10万U);80万U(含普鲁卡因青霉素60万U和青霉素钠或钾20万U)。
【保存】
密闭、干燥处保存。